《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政治(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 方法专题 第二部分 一(一) 课件.ppt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政治(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 方法专题 第二部分 一(一)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政治(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 方法专题 第二部分 一(一) 课件.ppt

【例8】 (2015·天津文综,9)漫画 《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解析 漫画中的两位创作者面对同一认识对象创作出不同的作品,是因为其根据自身的状况对认识对象进行了能动的反映,B正确;A本身说法正确,但与漫画寓意不符,排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需经过人脑的加工改造而不是直接移入,C错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D错误。故答案选B。 B 着眼点二 从设问中获取、解读信息 有效信息不仅包含在试题的背景材料中,而且也体现在试题的设问中。从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把握。 方法六 明确“知识限定”“主体限定”“客体限定” 1.知识限定 高考试题,特别是非选择题的设问一般都有明确的知识范围限定,具体来讲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1)微观知识限定,即要求运用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的某一个具体知识来分析说明问题。 (2)中观知识限定,即要求运用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中某一个范围的知识来分析、说明或解决问题,比如“市场经济”“公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唯物论”等范围的限定。 (3)宏观知识限定,即要求运用经济生活(或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说明、闸释或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要求回答材料体现了哪些经济生活(或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道理;或者要求回答材料中的做法的经济学(或政治学、哲学)依据。前两种情况比较容易锁定知识要求,后一种情况要根据要求回答或解决的问题以及根据背景材料对所要运用的知识进行判断。 2.主体限定 高考试题,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经常有“主体”的限定,特别是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试题更加明显.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经济生活中的主体限定主要有国家(或党和政府)、企业、个人(劳动者、消费者居民等);政治生活中的主体限定主要有公民、政府、政党、人大及人大代表、政协及政协委员等。 3.客体限定 特别是高考主观试题,在设问中都有较为明确的考查指向,即要求分析或者解决的具体问题。准确把握设问对客体的限定,解答时才能避免答案“跑题”的现象。 【例9】 [2015·浙江文综,41(3)]国务院今年4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该文件就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提出27条意见,并明确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在有关创业创新扶持和优惠政策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给予倾斜。 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知识阐述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这一政治行为的理论依据。 解析 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政府知识,设问主体是政府,客体是《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设问指向是理论依据,回答时系统考虑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论证。 答案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它具有组织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能。就业创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面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经济质量不高、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这一经济社会形势,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不仅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国务院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不仅体现了其组织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而且体现了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方法七 明确“对材料的要求”和“设问指向” 一般情况下,非选择题的设问中包含对背景材料的要求和设问的指向。 第一,对材料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结合”材料。这种要求相对比较灵活,主要在于解答问题时,除了用材料所涉及的知识点外,也可用材料中虽未涉及但对解决材料所体现的问题有作用的知识点。 (2)“根据”“依据”材料。这种要求相对比较严格,即解答该问题时,所用知识点必须是材料体现和涉及的,不能超出材料本身。 (3)“材料体现、反映或说明了……”,这种要求只能回答材料本身反映、体现或说明的经济生活(或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现象、道理或问题。 (4)“上述几组材料分别体现(或反映,说明)了……”。这种要求要对每一组材料所反映、体现或说明的现象、道理或问题分别进行回答。 (5)“上述几组材料共同体现(或反映、说明)了……”。这种要求需要回答所有材料共同反映、体现或说明的现象、道理或问题。 第二,明确设问的指向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