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一语文必修全册教学课件过秦论张精要.ppt

《成才之路》高一语文必修全册教学课件过秦论张精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归纳掌握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文言句式。 2.理清行文层次,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 3.了解贾谊的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观点。学习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历史资料,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2.走近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文学家、政论家。18岁时,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于郡中。文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博士,掌管文献典籍。当时,贾谊不过20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但以见识和议论,赢得博士中年长者的尊敬,受到文帝的重视,不到一年,就擢升为太中大夫。朝廷上许多法令、规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进行。贾谊的才华和文帝对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朝臣的不满。他们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流言,动摇了文帝对贾谊的信任,结果文帝让贾谊离开长安,去做长沙王的太傅。 所以后人称贾谊为贾长沙、贾太傅。在长沙任职的3年中,贾谊的心情一直抑郁寡欢。后贾谊被召回长安,任梁怀王的太傅。此时文帝虽仍赞赏贾谊的才学,但对他多次上疏陈述的政治主张并不采纳。后来梁怀王骑马时摔死,贾谊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太傅的责任,经常悲泣自责,不久死去,年仅32岁。 贾谊的散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文章气势充沛,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贾谊的辞赋,也饱含着其济世的热情和对现实不平的愤懑,具有感人的力量。除《吊屈原赋》《鵩鸟赋》外,大多已亡佚。 贾谊的作品,即现存的《新书》,曾经西汉末年刘向校订。 3.了解背景 贾谊所处的时代,正属西汉的所谓“太平盛世”,许多人认为当时天下“已安已治”了,但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由于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大批逃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贾谊从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他目睹现实,深感忧虑。写作《过秦论》,明为“过秦”,实为“规汉”,希望汉朝统治者以秦为鉴,施行仁政,改革政治,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危机。 《过秦论》选自贾谊《新书》,是一篇史论,原文分上、中、下三篇。文章详尽分析了秦灭六国及其灭亡的原因,目的是给汉文帝提供改革政治的借鉴。“过秦”就是指出秦王朝的过失。“过”用作动词,指出过失。本文是《过秦论》的上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7.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被动句 为天下笑者,何也? (3)倒装句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4)省略句 威振四海。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身死人手。 委命下吏。 8.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4段),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全过程从秦孝公在位时写起,至子婴被杀止,长达154年,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第一段,写秦王朝势力的崛起,这是秦孝公时代的事。 第二段,写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大。这个时期长达90年,包括秦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国君,即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后两位“享国之日浅”,一笔带过;主要说前三朝87年间事。 第三段写秦始皇统一全国。这个时期包括秦始皇在位的37年。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诸侯国,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这意味着秦从此转入守势,所以下文接着说它的守策,即愚民、弱民、防民,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这段文字义正辞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 第四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重点是写陈涉起义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段),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第一层,分析各方面力量的对比。 第二层,照应全文,归纳中心论点。 2.设疑激智 (1)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①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 作者所谓“攻守之势异”,指的是秦要统一全国,自然要对山东(崤山以东,后同)诸侯采取攻势,逐步消灭它们;而在统一全国之后要防止人民颠覆它的政权,这就转入守势了。处于攻势“高诈力”,处于守势“贵顺权”。“顺权”,就是施行仁义以收拢民心。秦灭六国后依旧残酷地压迫人民,不施仁义,故而迅速灭亡。这是贾谊的基本观点。要讲清这一点,就必须以史实为据,说明秦的兴亡过程。 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出高度概括。例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卬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又如山东诸侯曾多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