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17课 宋词四首.docVIP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17课 宋词四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17课 宋词四首.doc

第17课 宋词四首 1.走近作者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千首,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留世。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逝世于常州。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和《九议》中,陈述恢复方略,主张练兵备边,然因与政风、士风不合,反屡遭弹劾,前后闲置近20年,终赍志以殁。所撰《稼轩词》,风格雄奇刚健、深婉雅丽,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成就。 2.相关知识 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可以配合音乐歌唱的诗体,即歌词。每首词都可以配上适当的曲子,词的句子一般是长短不齐,所以又称“长短句”“曲子词”“歌词”等。 词是继诗以后出现的一种新文学样式,故被称作是“诗余”。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例:《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它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按长短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词的段落称为“阕”或“片”)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一、课外阅读 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卜 算 子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2)这首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词反映了词人苏轼抑郁寂寞、孤独痛苦的心绪,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孤高自赏、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二、基础训练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故垒(lěi)  还酹(ɡuō)  强虏(lǔ) B.暮霭(ǎi) 憔悴(qiáo) 舞榭(xiè) C.纶巾(lún) 骤雨(zhòu) 凝噎(yē) D.狼居胥(xū) 巷陌(hànɡ) 公瑾(jǐn) 解析:A项,酹lèi;C项,纶ɡuān;D项,巷xiànɡ。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 B. C. D. 解析:A项,英雄的流风余韵/有功业,有文采;B项,旧地/国家;C项,长江/江河;D项,均为“旧”。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D) A.便纵有千种风情 B.念去去千里烟波 C.满地黄花堆积 D.梧桐更兼细雨 解析:A项,风情:古义,情意;今义,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含贬义,也指风土人情;B项,去去:古义,行程遥远,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C项,黄花:古义,菊花,今义,金针菜的一个品种;D项,细雨:古今意义均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