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污染的特点 隐蔽性和潜伏性 不可逆性 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1、物理过程 2、化学过程 (1)溶解和沉淀 (2)氧化和还原 (3)络合-螯合 (4)中和 3、物理化学过程 吸附与解吸 4、生物过程 化学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1、随空气和水体迁移 2、农药的降解 (1)光化学降解 (2)化学降解 (3)生物降解 3、农药的吸附 (1)物理吸附 (2)物理化学吸附 污染土壤的修复 (一)排土、客土 (二)生物改良措施 (三)施加抑制剂 3 土壤退化及其保护 我国国土荒漠化的数据: 全国1/4以上的国土荒漠化; 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荒漠化潜在发生区域面积331.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4.6%); 发菜与羊绒 荒漠化土地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7.3%); 荒漠化涉及18个省、市、自治区的471个县、旗、市; 荒漠化面积前三位:新疆(39.8%),内蒙古(25.1%),西藏(16.6%),总占81.5% 2.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和危害 成因: 自然因素: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 的干旱条件; 人为因素:主要是指过度放牧、乱坎滥伐、 开垦草地。 危害: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严重的会产生生态难民 ◎防治荒漠化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制定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一体化政策; 逐步建立合理的土地使用权制度体系; 合理管理和使用水资源; 合理规划和使用耕地和草地。控制农垦、防止 过枚,因地制宜地营造防风固沙林、种灌植草, 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系指主要在水、风等营力作用下,土壤及其疏松母质(特别是表土层)被剥蚀、搬运,堆积(或沉积)过程。根据其营力作用,又将土壤侵蚀分为水蚀和风蚀两大类型。 土壤侵蚀不仅使肥沃表土层减薄,养分流失,蓄水保水能力减弱,最终将使表土层直至全部土层被侵蚀,成为贫瘠的母质层,甚至成为岩石裸露的不毛之地。土壤侵蚀还使区域生态恶化,影响河流水质和水库的寿命。 防治土壤侵蚀的措施有: 因地制宜地开展植树造林,植灌和植草与自然植被保护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水土保持与合理的经济并发相结合,并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逐步进行综合治理。 土壤盐碱化 土壤盐渍化或盐碱化作为一种土壤退化现象,系指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使地下潜水水位升高、矿化度增加、气候干旱、蒸发增强,而导致的土壤表层盐化或碱化过程增强,表层盐渍度或碱化度加重的现象。它主要发生于干早、半干旱、半湿润和滨海平原的洼地区。 盐碱土和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有:实施合理的灌溉排水制度;调控地下水位,精耕细作;多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地表蒸发;选择耐盐碱作物品种;此外,对碱土增施石膏等,不但可防治次生盐渍化,而且发挥盐碱土资源的潜力,扩大农用土地面积,改善盐碱地区的生态环境。 土壤沼泽化 土壤沼泽化或潜育化是指土壤上部土层 l m内,因地表或地下长期处于浸润状态下,土壤通气状况变差.有机质因不能彻底分解而形成一灰色或蓝灰色潜育土层,称为沼泽化或潜育化。它是常发生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地区的土壤退化现象。 土壤沼泽化降低了有机质的转化速度,使土壤中还原性有害物质增加,土壤温度降低、通气性差,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等。 防治土壤沼泽化的途径,应首先从生态环境治理人手,如开沟排水、消除渍害;第二,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其治理模式有稻田-水产养殖系统;水旱轮作;合理施用化肥,多施磷、钾、硅肥。 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系指由于人为活动使土壤酸度增强的现象,叫做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结果,首先使土壤溶液中H+浓度增加。土壤pH值下降,继而增强了钙、镁、磷等营养元素的淋浴作用;其次,随着溶液中H+数量增加, H+开始交换吸附性A1+等,而使A1+等重金属离子的活性和毒性增加,导致土壤生态环境恶化。 对土壤酸化要针对原因进行防治, 对施酸性肥料引起的酸化,要合理施肥,不施偏酸性化肥; 对因矿山废弃物而引起的土壤酸化,要采取妥善处理尾矿,消灭污染源,以及施石灰中和等措施; 对因酸沉降而引起的土壤酸化,要从根本上控制酸性物质的排放量,即控制污染源。 对酸化土壤的重要改良措施是施加石灰,中和其酸性和提高土壤对酸性物质的缓冲性; 水旱轮作、农牧轮作也是较好的生态恢复措施。 土壤环境规划 区域土壤环境结构与功能分析。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