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骞,汉中城固人。他是一个意志力极强、办事灵活而又胸怀坦荡、善于待人处事的人。他出使中途即被匈奴截留下来,在匈奴生活十多年,始终保持着汉朝的特使符节,匈奴单于硬叫他娶当地人作妻,已经生了儿子,也没有动摇他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他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机会。 张骞终于找到机会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他们向西急行几十天,越过葱岭,到了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由大宛介绍,又通过康居(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到了大夏。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张骞这才找到了大月氏。十多年来,大月氏这个“行国” 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乌孙的攻击,又一次向西远徙。乌孙,63万人,也是个“行国”,曾在敦煌一带游牧,受过大月氏的攻击。后来匈奴支持乌孙远袭大月氏,大月氏被迫迁到阿姆河畔,而乌孙却在伊犁河留住下来。自从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还由于这里土地肥沃,逐渐由游牧生活,改向农业定居,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 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张骞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这就是《汉书·西域传》资料的最初来源。之后,由于张骞随卫青出征立功,“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被武帝封为“博望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这时,汉朝业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积极进行武帝时对匈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几年来汉武帝多次向张骞询问大夏等地情况,张骞着重介绍了乌孙到伊犁河畔后已经与匈奴发生矛盾的具体情况,建议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奴。这就是“断匈奴右臂”的著名战略。同时,张骞也着重提出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这些意见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 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并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郑和本人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适合于担任下西洋总兵正使一职,率领船队下西洋首先,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郑和少年时就在明军中服役,在明军中长大,后转入燕王府侍候朱棣。郑和成年后,经受了战火考验,跟着朱棣参于“靖难之役”,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经历数次重大战役,具有实战经验。为此,朱棣皇帝才授予郑和“钦差总兵太监”军衔,将二万余名官兵交给郑和指挥。郑和下西洋中的几次军事行动也证明了郑和的军事指挥才能,确保了这几次军事行动的成功。 第二,郑和知识丰富,熟悉西洋各国的历 郑和史、地理、文化、宗教,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在郑和下西洋前,郑和曾出使暹罗、日本,有进行外交活动经验。特别是永乐二年出使日本,通过郑和的外交活动,使得日该国主动出兵清剿在中国沿海的倭寇,并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签订贸易条约。这些外交成果使朱棣皇帝十分满意,并为下西洋解除了后顾之忧。正是由于郑和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才促使朱棣皇帝把下西洋重任交托给郑和。在郑和下西洋途中,郑和不辞辛劳,往返于西洋各国之间,妥然处理各种外交事务,解决了一系列棘手问题,化解了矛盾,稳定了国际关系,提高了中国威信。这充分证明郑和娴熟的外交手腕和卓越的外交才能。 第三,郑和具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识。郑和从小就从其父亲那里得到有关的航海知识,熟悉海洋,向往航海。在郑和担任内宫监太监时,营造宫殿,监造船舶,有造船经验。在郑和下西洋前,郑和进行了两次较远距离的海上航行,增加了航海知识,积累了航海经验,为下西洋远航打下了基础。在下西洋途中,郑和通过航海实践,不断地丰富航海知识,积累航海经验,提高航海技术,使他能率领船队,完满地完成下西洋远航任务。 第四,郑和身份特殊,熟悉回教地区习俗。他熟悉、尊重佛教。而郑和下西洋途经的国家、地方,不是信奉回教,便是信奉佛教。共同的宗教信仰,有利于沟通相互关系,赢得西洋国家人民的赞誉。这对于郑和能出色地完成下西洋也有一定帮助郑和过人的胆识、聪明的才智、健康的体魄、踏实的作风、广阔的胸怀,这些个人素质使郑和具备了作为庞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2025既有建筑消防改造设计指南.docx VIP
- 甘肃省乡镇卫生院名单2021版1549家(中心卫生院453+卫生院1096)1.docx VIP
- 2024年广州白云高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全球变化课件01-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ppt VIP
-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预测试题.pdf VIP
- 2023年广州白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docx
- 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脑卒中.docx VIP
- 建立公司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的意义与方法.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