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有机溶剂使用安全.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机溶剂使用安全 临床医学研究实验室 孙传花 1.有机溶剂使用安全 一般危害 易燃、易爆、毒性(蒸气) 溶剂的物理性质,如沸点、蒸气压、蒸气密度以及蒸发速度决定着进入人体的难易 溶剂在水和脂肪中的溶解性能或分配系数则决定了溶剂通过吸入或皮肤被吸收的难易程度 2. 有机溶剂着火危险性 特点:沸点低、蒸气压高、易挥发的溶剂一般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 注意事项: 溶剂须用密闭式容器储存 远离火源 注意通风 容器避免日光照射 3. 有机溶剂的毒性 对皮肤的毒性 造成皮肤表面脂肪层脱落,使皮肤易受细菌感染 皮肤表面角朊的脱除容易引起皮肤炎 溶剂通过皮肤吸收到体内引起中毒 与一般皮肤病有关的变态反应 3.1 脂肪烃类溶剂的毒性 进入途径: 主要为呼吸道进入,皮肤进入次之。 一般毒性较低,主要可引起窒息、麻醉和过敏反应 可以完全由肌体排出,不在体内积累 急毒低 3.2 芳香烃类溶剂的毒性 主要进入途径: 呼吸道、长时间与皮肤接触 一般表现为麻醉和刺激作用,对组织和器官引起损伤 苯特殊,可以在神经系统和脊髓内蓄积,损害造血组织。 甲苯及二甲苯类衍生物对心脏和肾脏有损害。 3.3 卤代烃类溶剂的毒性 主要进入途径: 呼吸道 毒性较大,具有强烈的麻醉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肝、肾的损害 3.4 醇类溶剂的毒性 主要进入途径: 消化道及呼吸道 较弱的麻醉和刺激作用,对视神经有特殊的选择作用 随着碳原子数量的增多,代谢速度减慢,麻醉作用增强 3.5 酮类溶剂的毒性 主要进入途径: 呼吸道 一般具有麻醉作用,对皮肤和眼有刺激作用。麻醉和刺激作用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强 3.6 醛类溶剂的毒性 为刺激性物质,对皮肤、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作用。 在体内代谢快,一般不会产生积蓄性组织损伤 甲醛的毒性最大,作为亲电试剂,易引起遗传毒性 3.7 醚类溶剂的毒性 一般毒性较小,具有麻醉作用 注意醚类中的过氧化物 对人体具有毒性 爆炸性 3.8 酯类溶剂的毒性 毒性小,属于轻微或中等毒性 麻醉性,对眼、呼吸道、粘膜、皮肤具有刺激性 3.9 含氮类溶剂的毒性 毒性较大 脂肪胺具有强烈的局部刺激作用 芳香胺和硝基化合物能够氧化血红蛋白,并具有溶血作用,损害肝脏、肾脏和膀胱 腈类化合物能够使呼吸停止 乙腈在酸性条件下可产生氢氰酸 溶剂的毒性说明 不同的人对于溶剂的感受不同 4.溶剂的腐蚀性 对金属及无机材料的腐蚀性小 对有机材料具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5. 溶剂的回收 溶剂进入环境后的不利影响: 经济损失 环境污染 着火危险 损害健康 工业上回收溶剂的方法 冷凝法 压缩法 吸收法 吸附法 蒸馏法 回收对象 单一成分: 萃取用溶剂 植物提取溶剂等 混合溶剂: 柱层析洗脱剂 6、紧急事故的应急措施 请记住以下电话: 6、紧急事故的应急措施 请记住以下用具在实验室的位置 电源总开关(必要时使用) 火警报警器 灭火器 水源 淋洗器 7. 化学品泼溅到眼睛或者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污染部分 冲洗大约20分钟,特殊情况除外 冲洗时除去被污染衣物 必要时立即就医 8.1 火灾(一) 小火势(初始阶段) 保持冷静,第一时间灭火 切断火源及蔓延途径 使用泡沫、干粉等不可燃烧材料灭火器 沙浴、毛巾或者实验服覆盖火焰灭火。切勿扑打,避免空气的流动加大火势 切勿使用水灭火 如果无法控制火势(3-5分钟),立即离开并报警 8.2 火灾(二) 大火势 迅速离开出事地点 保持冷静,报警(119),告知以下内容 突发事件的地址及房间位置 突发事件的性质(火灾、泄漏、中毒等) 你所处位置及联系方法 警告他人远离出事地点 等待救援时与实验室负责人联系 向救火人员提供信息 8.3 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AB或ABC) 适用范围(ABC):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以及电器设备火灾. 泡沫灭火器 主要适用于扑救各种油类火灾、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可燃物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 主要适用于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火灾,还可扑救仪器仪表、图书档案、工艺器和低压电器设备等的初起火灾。 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 8.4 注意事项 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根部扫射 如果被扑救的液体火灾呈流淌燃烧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 对容器内燃烧的液体,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喷射出的干粉流覆盖整个容器开口表面;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仍应继续喷射,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 8.4 注意事项 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不能 将喷嘴直接对准液面喷射,防止喷流的冲击力使可燃液体溅出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5. 扑救室外火灾时,应站在上风方向 8.4 注意事项 以上操作为干粉灭火器的一般使用方法。灭火器各有不同,应严格按照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