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法——选修课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醒脑开窍针法 主要内容 一、石学敏的简介 二、中风与醒脑开窍针法 三、醒脑开窍针法的组成 四、醒脑开窍针法的创新 简介 简介 中风与醒脑开窍针法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中风与醒脑开窍针法 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 偏盲 有或无意识障碍 中风与醒脑开窍针法 石氏对“神”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 中风与醒脑开窍针法 中风病的总病机: 中风与醒脑开窍针法 中风与醒脑开窍针法 醒脑开窍法可用于中风全过程(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中经络并不是痰瘀直接闭阻半侧肢体,主要病灶在脑,中经络也应该用醒神、调神的方法来恢复脏腑和肢体的功能,所以中经络、中脏腑都可用醒脑开窍治疗。 治疗时间 针灸 2次/d, 10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5个疗程。 注意事项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在以下几种情况应慎用或禁用: (1)暴发型的严重出血病人。 ①脑干、脑室出血2周以内; ②内囊出血损伤丘脑下部2周以内; ③丘脑、基底节出血、血肿在20ml以上,病程在2周以内; 中风与醒脑开窍针法 ④大脑半球出血,血肿在4 0ml以上,病程在2周以内; ⑤脑出血病情逐渐加重,尤其是生命指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进行性改变 (2)有脑疝倾向者; (3)严重脑水肿; 中风与醒脑开窍针法 (4)深度昏迷者; (5)血压:舒张压在120mmHg以上,收缩压180mmHg以上者; (6)有严重的自汗、盗汗者。 一、处方 醒脑开窍针刺法有“大醒脑”(处方Ⅰ)和“小醒脑”(处方Ⅱ)之分,在腧穴组成上主穴有所不同,而副穴与配穴则相同。 醒脑开窍针法的组成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即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醒脑开窍针法的组成 人中: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醒脑开窍针法的组成 主穴操作量学规定 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捻转的角度180°,频率为50~60转/分。手法持续操作1~3分钟。 主穴操作量学规定 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度角斜刺,针尖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进针0.5-1.0寸,采用行重插轻提之提插补法,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三次为度。 极泉穴,原穴沿经下移2寸的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术者用手固定患肢肘关节,使其外展,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泻法,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的感觉,以患肢抽动三次为度。 尺泽穴 取法应屈肘为内角120度,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动三次为度。 上星: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之上5寸,或两耳间连线的中点处。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之间。 先刺印堂穴,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之,选3寸毫针由上星穴刺入,沿皮刺至百会穴后,针柄旋转90°,转速1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钟。 内关穴、三阴交穴及副穴、配穴手法同主方一。 “大醒脑”即常说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是临床报道及研究中最常见醒脑开窍针刺法。石学敏教授考虑到主穴中内关、人中刺激量较大,长期使用增加病人痛苦,在“大醒脑”的基础上又创立了“小醒脑”。印堂为督脉腧穴,历代均被确立为醒神调神、宁心益智的重要腧穴,并且针刺痛苦较“人中”小,因此适用于病情稳定,神志清醒的中风患者。一般在应用调神法之初首选“大醒脑”,而后与“小醒脑”穴交替使用 醒脑开窍针法的创新 醒脑开窍针法的创新 开创了中风病因、病机及治则的第三阶段 中医治疗中风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有文字记载就已有两千余年,但对中风的病因、病机及治则上大体只经历了两个阶段: 醒脑开窍针法的创新 第一阶段以唐宋以前的“外风”学说为主。《内经·灵枢》认为真气不足而邪气独留。《金匮要略》亦认为是经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治则上还是以疏风祛邪、扶助正气为主。 醒脑开窍针法的创新 第二阶段以唐宋以后的“内风”学说为主。清代叶天士曰:“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治则以滋液熄风,补阴潜阳为主。 醒脑开窍针法的创新 《灵枢?本神第八》云:“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从中医治疗中风历史发展来看,如果说“风”、“痰”学说是第一、二阶段的主流,那么立足于“醒神”、“调神”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则开创了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