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1.下列对“圣诗”与“俗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学 A.圣诗与俗诗是学者运用当今的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来研究诗歌起源时似可区分出来的诗歌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源头。 B.圣诗与俗诗虽然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但它们之间互相有影响。 C.圣诗是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即属于此类。 D.俗诗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超过了圣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探讨诗歌的起源,虽然可以避免不少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但还不能很肯定地说彻底解决了诗歌起源的问题。 B.《阿维斯塔》、《阿维斯塔》、《艾努玛·艾利什》等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大部分记载下来并得以流传,可能是因为它在初民意识形态中有着较高的地位。 C.圣诗与俗诗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从固定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变成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性的俗诗。 D.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安德鲁·兰的观点恰好说明诗歌的起源有“圣”与“俗”的区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理论上说,俗诗与圣诗起源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它们都以人类的语言能力的产生为前提,但圣诗源于宗教文化,俗诗源于世俗文化。 B.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史诗性质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转化来的,但依然与源于世俗文化的俗诗不同。 C.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是下层百姓在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中创作的,歌者远离了圣诗作者那样的宗教目的,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D.在世界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中国的《诗经》等,都是当时及时地被文字记载下来而保存至今的圣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 奇:对……感到惊异 B.助豪强,植良善 植:培植,帮助若辈舞文久, C.钟尝丁母忧 忧:为……担忧 D.或为匿名书毁亮 毁:诋毁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况钟“刚直”的一组是( )(3分) ①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②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③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④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⑤郡佐以下,动遭笞缚 ⑥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6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B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C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D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译文: (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8--9题。 8.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