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应用化学1301班 王思杰 分子荧光的原理及其应用 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 荧光和磷光是分子吸光成为激发态分子,在返回基态时的发光现象,称为光致发光。 特点: ★灵敏度高。检测限比吸收光谱法低1~3个数量级; ★线性范围宽; ★选择性比吸收光谱法好。因为能产生紫外可见吸收的分子不一定发射荧光或磷光; ★应用范围不如吸收光谱法广,因为有的分子不发荧光。 基于化合物的荧光测量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子荧光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基本原理 分子的激发与失活 1. 分子的多重态 单重态 一个所有电子自旋都配对的分子的电子状态。大多数有机物分子的基态是单重态。当基态一对电子中的一个被激发到较高能级,其自旋方向不会立刻改变,分子仍处于单重态。 三重态 有两个电子的自旋不配对而平行的状态。激发三重态能量较激发单重态低。 分子能级与跃迁基态(S0)→激发态(S1、S2激发态振动能级):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激发态→基态:多种途径和方式(见能级图);速度最快、激发态寿命最短的途径占优势; 磷光 内转移 外转移 系间跨越 延迟荧光 传递途径 辐射跃迁 荧光 振动弛预 无辐射跃迁 S2 S1 S0 T1 吸 收 发 射 荧 光 发 射 磷 光 系间跨越 内转换 振动弛豫 能 量 l 2 l 1 l 3 外转换 l ?2 T2 内转换 振动弛豫 荧光分析方法与应用 1. 特点 (1)灵敏度高 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2~4个数量级; 检测下限:0.1~0.1?g/cm-3 相对灵敏度:0.05mol/L 奎宁硫酸氢盐的硫酸溶液。 (2)选择性强 既可依据特征发射光谱,又可根据特征吸收光谱; (3)试样量少 缺点:应用范围小。 2、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任何荧光化合物都具有两种特征光谱: 荧光激发光谱(吸收光谱) —固定某一发射波长,测定该波长下的荧光发射强度随激发波长变化所得的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荧光光谱)——固定某一激发波长,测定荧光发射强度随发射波长变化得到的光谱。 3、荧光与结构的关系 (1)电子跃迁类型 发射 π*→π跃迁比π*→n跃迁更常见 (2)共轭效应 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最常见且最强,大多数未取代芳烃在溶液中发荧光,随着环的数目和稠合程度增加,荧光峰红移,Φ↑。简单杂环化合物不发荧光,但具有稠环结构的杂环化合物都发荧光。 (3)平面刚性结构效应 有刚性结构的分子容易发荧光,刚性和共平面性的增加有利于荧光发射。 CH2 联苯 Φ=0.2 芴 Φ=1 化合物 相对荧光强度 苯 10 C6H5COOH C6H5NO2 3 0 C6H5CH3 C6H5OH C6H5OCH3 C6H5NH2 C6H5CN 17 18 20 20 20 C6H5Cl C6H5Br C6H5I 7 5 0 (4)取代基的影响 芳环上有羧基、羰基或亚硝基等吸电子基团取代时,荧光减弱; 给电子取代基如-OH、-NH2、-CN、-OCH3等会使荧光强度增加。 重原子效应 含有重原子的分子中,系间窜跃的几率大,使荧光减弱,磷光增强。 4.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1)无机化合物的分析 与有机试剂配合物后测量;可测量约60多种元素。 铍、铝、硼、镓、硒、镁、稀土常采用荧光分析法; 氟、硫、铁、银、钴、镍采用荧光熄灭法测定; 铜、铍、铁、钴、锇及过氧化氢采用催化荧光法测定; 铬、铌、铀、碲采用低温荧光法测定; 铈、铕、锑、钒、铀采用固体荧光法测定 (2)生物与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荧光分析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近几年,食品安全出现了假冒伪劣、掺杂非食品物质和工业污染等一些新问题。不少食品存在安全隐患,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和关注的热点。荧光光谱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分析检测技术,可用于控制食品质量、鉴别食品真伪、分析食品种类、追溯产品来源、检测药物残留等,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荧光光谱方法因其具有样品预处理少、分析时间短、无污染以及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 食品质量控制 肉与肉制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存在脂质氧化和蛋白质氧化问题。脂质氧化导致过热味的产生,影响消费者对肉制品的认同感。蛋白质氧化反应产生一些具有荧光特性的物质,这些物质的荧光光谱已成为分析肉与肉制品氧化状态的良好指标。1992年,Aubourg 等人研究鱼制品在不同激发发射波长下的荧光特性时发现,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脂质氧化加深,荧光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在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