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传热传质学
学术会议论文 编号:153010
并行多微通道内压降特性实验研究
严润刚 潘良明 李鹏斐 何辉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
(Tel: 023 Email:cneng@cqu.edu.cn)
摘 要:本文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实验工质,对14条水力直径为187.5 μm的并行矩形微通道内的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工况:系统压力p=1.17 bar,入口温度Tin=55 (,质量流速分别为G=126.98 kg/m2(s和253.97 kg/m2(s,热流密度q=28.57 kW/m2~153.30 kW/m2。实验结果发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出口干度增加,汽相逐渐增多,实验压降值明显增大。通过实验所得的压降对目前的微通道压降模型进行评估,Friedel关系式进行修正,得到一个新的两相流摩擦压降计算关系式,该关系能较好预测本实验工况条件下的压降值,其平均绝对误差为14.18%。
关键词:多微通道;两相流动;压降;关系式
图1 实验台系统简图 实验回路如图1所示。1 μS/cm的去离子水作为实验工质,经储液箱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排除不凝气后由蠕动泵供入实验回路。在过滤器过滤之后,经过球阀和IV级浮子流量计进行流量控制和测量,流量计精度为±4%,并由恒温水箱将其预热至55 (C后通入实验段。实验段采用无氧铜作为微通道的加工基体,上面加工有14条水力直径为187.5 μm的并行矩形微通道(参数如表1中所示)。采用精密压力变送器和压差变送器分别测量进出口联箱的压力波动和压降变化,最后工质通过混凝器、冷凝水箱冷凝并返回储液箱。
表1 实验段参数情况
n
Dh(μm)
L(cm)
Hμm)
W(μm)
14
187.5
4.6
150
250
压力变送器精度为±0.35%,压差变送器精度为±0.25%,并采用精度±0.5%的Ⅰ级T型热电偶对进出口水温和壁温进行测量。
在系统压力p=1.17 bar,入口温度Tin=55(,分别质量流速G126.98 kg/m2(s和253.97 kg/m2(s,热流密度q28.57 kW/m2逐渐增大到153.30 kW/m2,并通过NI数据采集程序对温度和压力压差变化进行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设置采样率为100 Hz,待工况稳定一段时间后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数据平均后得到压降值。
2 理论计算分析本实验中,由于实验段进出口与联箱截面积不相同,微通道入口处流速增大,压力降低在微通道出口处流速减小,压力升高和出口扩张压力恢复表示。实验段口存在一定的过冷度(即实验段进口水温低于系统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实验段将在口附近存在一段单相液体。对于微通道内流动的总压降将单相段总压降与两相段总压降微细通道压降计算式为: (1)
表2提供了进口突然收缩压降、出口扩张压降、单相段加速压降和摩擦压降,以及两相段加速压降计算方法。现对于本实验压降计算,重点在于如何求解两相流动全液相摩擦乘子。然而全液相摩擦乘子,基于分相模型Sung-Min Kim [10]、Mishima and Hibiki [11]、Qu and Mudawar [9]Zhang and Xu [12] 等。也常用基于均相流模型的两相摩擦乘子计算微小通道内压降值,如Friedel [6] 关系式:
表 各类压降计算关系式
Table.Correla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pressure drop
进口压缩压力损失和出口扩张压力恢复计算关系式 [6]
单相段压降计算关系式 [8]
两相段压降计算关系式 [9]
(2)
其中,
(3)
(4)
(5)
为验证以上各关系式是否能对本实验工况下的压降进行较好预估,将实验所得压降值与Sung-Min Kim [10]、Mishima and Hibiki [11]、Qu and Mudawar [9]、Zhang and Xu [12] 和Friedel [6] 等关系式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
图2 压降随热流密度的变化
F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护理同理心课件.pptx
- SYT6064-2017 油气管道线路标识设置技术规范.pdf VIP
-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入学考试数学试卷.docx VIP
- 甘油灌肠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docx VIP
- 政府采购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服务 投标技术方案(技术标).docx VIP
- 光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通用表.xls VIP
- 宁波事业单位真题2024 .pdf VIP
- 2025年正高面审答辩-正高118面审答辩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笔试参考题库(2020-2024)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金华兰溪市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3人的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大学机械学院毕业设计管理制度.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