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的显微解剖与胚胎发生.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耳的显微解剖与胚胎发生.ppt

* * 内耳的应用解剖 ? ( Applied Anatomy of the Inner Ear ) 主讲人:郑 鸣 教授 、博导 ( 福建医科大学 ) 主要内容 一、内耳的结构及血液供应 二、半规管的相互关系、壶腹结构及神经支配 三、球囊、椭圆囊的位置、结构及功能 四、内淋巴管、内淋巴囊 五、蜗管、螺旋器的位置、结构及功能 一、内耳的结构及血液供应 1、内耳的结构 内耳是前庭蜗器的主要部分,内有位、听觉感受器,由一系列构造复杂的管道组成,故又称迷路。迷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 骨迷路:由骨密质构成,骨壁厚约2-3 mm 。组织学上分为三层:骨外膜层(外层);内生软骨层(中层);骨内膜层(内层)。内生软骨层是耳硬化症的始发部位。骨迷路的骨质较颞骨岩部其它部分更为坚实,在幼年的颞骨上,可完整地分离出来。骨迷路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1)前庭:位居骨迷路中部略呈椭圆形的空腔,约4mm,前连耳蜗,后续于三个半规管。 外侧壁 为鼓室的内侧壁。前庭窗与前庭阶、五个小孔(与半规管相通)、蜗窗与鼓阶等。 内侧壁 正对内耳道底。前庭嵴、椭圆囊隐窝、球囊隐窝、筛孔(前庭神经穿过)、前庭小管内口和蜗小管内口等。 (2)骨半规管:管内径约1mm,壶腹处约2mm。每个半规管各有两个脚(单骨脚、壶腹骨脚)。 (3)耳蜗:由一锥形的蜗轴和环绕其处周的骨蜗螺旋管构成。耳蜗高度约5 mm ,骨蜗管长度30-32 mm 。 膜迷路:是包含于骨迷路内封闭的膜性管和囊,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由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膜迷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蜗管、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详见后叙) 2、内耳的血液供应 (1)动脉:有两支,一支来自内听动脉(迷路动脉);一支来自耳后动脉发出的茎乳动脉(分布于半规管)。供应内耳的动脉均为终动脉,不能相互代偿。 耳蜗总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在内耳道底分出) (或基底动脉下部) 前庭前动脉 (前庭前动脉供应椭圆囊、球囊、前和外侧半规管壶腹) 耳蜗主动脉(随听神经进入蜗轴,呈螺旋状走行,沿途分出 上、中、下放射状动脉,供应3/4的耳蜗顶部) 耳蜗总动脉 前庭后动脉(供应椭圆囊的下部及后半 规管壶腹) 前庭耳蜗动脉 耳蜗动脉(供应1/4耳蜗的底部) (2)静脉:前庭和半规管的静脉与蜗轴底部的静脉一一内听静脉一一岩上窦;蜗底的小静脉(穿蜗小管)一一颈内静脉,或(穿前庭小管)一一岩下窦。 二、半规管的相互关系、壶腹结构及神经支配   位于前庭后上方的三个半环状管,其形状大致相同,每个半规管约占2/3个圆周,一端有一个相对膨大的壶腹。关系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