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的历史:从“圣药”到“毒草”解读.docVIP

香烟的历史:从“圣药”到“毒草”解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烟的历史:从“圣药”到“毒草” 2015-05-31 澎湃新闻 赵尧 [摘要]印第安人是最早的烟民,哥伦布从美洲回到欧洲后,“能从嘴里吐出烟雾”的印第安人形象便在欧洲人中传播。 香烟征服世界 除了新大陆,哥伦布还发现了什么?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抽到香烟,最应该感谢的是哥伦布。从欧洲人第一次踏上美洲始,烟草便随着欧洲人的脚步遍及全球。 印第安人是最早的烟民,哥伦布从美洲回到欧洲后,“能从嘴里吐出烟雾”的印第安人形象便在欧洲人中传播。在随后的新大陆探险中,当地土著吸食烟草的情况得到了更详尽的描述。西班牙传教士巴塞洛缪·德·拉斯·卡萨斯参加过哥伦布船队的第二次美洲大陆航行,他在其著作《印第安人史》里写道:“一路上我们都能看到当地人,无论男女,手里拿着一根点燃的木炭和一些草状的植物。他们一边走路,一边点燃草叶,享受其散发出来的芳香。” 从好奇到尝试,欧洲人很快成为新的烟民。仅仅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十几年后,抽着烟的欧洲人形象已经在航海家的日志中大量出现——“每天有很多海员从新大陆返回欧洲,他们的脖子上大都挂着一种用棕榈叶做成的小烟斗。海员们认为吸入的烟雾不仅可以抗饿解渴,还可以驱除疲累恢复体力。就如醉酒一般,味道浓烈的烟雾让他们大脑彻底放空,精神也由此得到放松。” 印第安人是最早的烟民 不仅仅是放松身体,在当时的欧洲,香烟更被作为药物使用,例如西班牙人最早就称烟草为“圣药”。烟草药用在印第安人中相当普遍,例如印第安女人从不抽烟,但她们在肚子不舒服的时候,往往会在腹部抹一点热油,然后把烟草叶放在火灰下加热,之后热敷在肚子上。 十六世纪,欧洲将烟草作为治疗牙痛、寄生虫病、口臭、破伤风的药物,部分欧洲人甚至认为可以治疗黑死病。英国伊顿公学每天早晨都会让孩子们吸烟以躲避癌疫。烟草药用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在这个阶段,人们普遍将药用植物的叶子卷成烟卷点燃,病患通过吸入烟卷散发出的烟雾,以驱除体内病痛。19世纪上半叶,生理学家阿尔芒-特鲁索曾提出这样的理论:“使用烟草的烟熏疗法有利于治疗呼吸类疾病。” 烟草厂家更是大力推广药用的烟草。19世纪末,药用烟卷的广告充斥了各大报纸版面。在当时的法国报纸上,除了抗风湿药酒、勒拉斯磷化铁和哈尔莱姆药油之外,还能看见各个牌子的香烟广告,例如“迪娃”(Diva)、“吉布森女孩”(Gibsons Girl)等。不过,法国人更偏爱具有东方色彩的“印度烟”,它以抗哮喘的疗效而闻名。 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中东,抽烟很快成为几乎是全人类的爱好。1575年,西班牙人带着烟草横渡太平洋,将其传入菲律宾;1590年,烟草传进日本。16 世纪至17 世纪,频繁的战争加快了烟草的推广和普及。例如,出征德意志北部的奥匈帝国皇家军队将烟草带到了奥地利和匈牙利;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Gustave II) 的军队则把烟草引进了瑞典。在荷兰,烟草的出现源于西班牙的军队和税收。 对烟草的热爱并不止于男性,历史上女性的抽烟率也曾经很高。影星奥黛丽·赫本无疑是女烟民中较为著名的一位。 可以说,香烟仅用了200年的时间即征服了世界。无论是作为“圣药”还是缓解疲劳的神奇作物,烟草迅速成为各个阶层喜爱的休闲良品。但当时沉溺于缥缈芳香烟雾中的人们大概不会想到,仅仅100余年后,烟草会作为“健康杀手”被人们嫌弃。 从教会禁烟到尼古丁的发现 与现代人出于健康考虑而禁烟的目的不同,人类最早禁烟的原因来源于宗教。对于部分欧洲人来说,弥漫的烟雾让人联想到邪教的仪式,而烟草本身更被视作魔鬼的产物,散发出“黑弥撒”。 1642年1月30日,教皇乌尔班八世颁布了教旨《为了将来的回忆》。其中写道:“令人厌恶的烟草汁液沾污了神圣的教袍,刺鼻呛人的烟味污染了神圣的殿宇,也让那些一心向好的教徒们感到无比愤慨。吸烟者们早已将对神明的敬畏之心抛之脑后。”很快,乌尔班八世发布了将所有吸烟者逐出教会的教令:“无论个人还是团体,无论男女,无论普通民众还是神职人员,任何人无论以嚼、吸或抽烟斗等任何方式在教堂内吸食烟草都将被逐出教会。” 然而,这些禁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不十分有效,以至于英诺森十一世不得不于1681年重申其前任的禁烟通告。基督教会的反烟行动还是以失败告终。 学界介入反香烟运动可以作为禁烟史的转折点。1828年,德国化学家W.波塞尔特(W.Posselt)与L.莱曼(L.Reimann)首次从烟草中分离出一种有害的活性物质,并将其称为“尼古丁”。此后,“烟草无害”的观点开始受到质疑。19世纪中叶,关于烟草的调查和试验更是证明了烟草的危害性: “将一只小狗或小猫放进含有300立方英寸空气的空间里,然后将8克烟草燃烧后所产生的烟雾引入其中。一刻钟过后,动物开始出现中毒症状;半小时或45分钟后,试验对象死亡。”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克劳德·伯纳德(Claude Bernard)深入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