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制造业要押宝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解析.docVIP

振兴制造业要押宝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振兴制造业要押宝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美国正试图通过政策配合与推动,重新巩固因制造业大规模外迁而遭到削弱的研发竞争力 [查看英文版]   M思威力(Dan Swinney)位于芝加哥西郊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副30年前拍摄的黑白照片:大工厂机器轰鸣,他脚踏一堆钢管,和工友笑谈甚欢。那时,他是芝加哥郊区一家钢铁厂的机械师。   但就在拍摄这张照片后不久,这座工厂也淹没在当时制造业的倒闭潮中。   现在58岁的他,是芝加哥制造业复兴委员会执行理事长,在离开工厂的30年里,他致力于探索制造业衰退的原因。他对《财经》记者表示,如果政府、企业和社区能采取恰当措施,当地80%的制造企业原本不会消失。   不过,思威力曾经所在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已不可能在美国重新崛起。在探索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包括美国在内的经济强国纷纷将砝码压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曾任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高端制造业助理主任的斯瑞达·柯塔(Sridhar Kota)对《财经》记者表示,美国制造业的未来将由高端制造业和高技能的工人主导。   这似乎被部分标杆性企业“重返美国”的举动所印证:媒体报道称,最新潮的谷歌眼镜组装线将设在加州硅谷;苹果CEO蒂姆·库克宣布,今年将把一条Mac产品生产线移回美国;德国SGL/宝马公司也投资1亿美元,在华盛顿州生产一种碳纤维材料,再运回德国用于宝马新型“超大城市”电动汽车。   部分企业生产线高调回归,并不代表美国制造业整体复兴。一些研究机构估计,美国大约四分之三的研发产生于制造业,但过去30年间制造业基础的流失和瓦解,已经大大削弱了美国的科技竞争力。   美国制造业协会副总裁卡里克(Gardner Carrick)对《财经》记者表示,美国有三个需要解决的症结:确保公司不论规模大小都有能力和动力推进先进技术的研发;保证劳动力的人才库具备各种层次能力的选择;最后就是解决税收、监管和员工福利等结构性成本。   系统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市场作用和企业努力,美国联邦和州政府也试图有所作为。在涉及制造领域,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复苏的重要环节,比如基础性科研支持、劳动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以及立法和规范环境等方面,一些政策行动在争议声中陆续登场。   筛选新科技   2013年4月,第一届高端制造业年会将在纽约州特洛伊市举行。负责组织会议的纽约州伦斯勒理工学院教授、自动化技术和系统中心主任文庭永(John Wen)告诉《财经》记者,他们筛选出今年最受关注的科技领域,分别是高端材料、能源科技、信息化智能制造和增量制造。   大型企业的研发方向,与此表现出相当的重合度:通用电气正在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将通过计算机网络统一计算和管理机器、设备和内部网络,做到资源最佳配置,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和性能,减少能源消耗。IBM等多家公司研发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将通过新方法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   可被广泛运用于下游行业、一旦创新突破就会大大惠及下游行业生产力的技术,更受政府的青睐。奥巴马政府重点规划和投入的三项国家级动议是:国家机器人计划、国家纳米计划和国家材料基因计划。   无论是产业界还是政府,都将美国高端制造业的未来寄望于科研创新能力。但美国的科研能力正因上一轮制造业大规模外迁而受到侵蚀,其创新能力逐渐与德国、日本等国家拉平,在特定领域甚至落后于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制造业经历了明显衰退。1979年-2010年间,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从1.94亿个降低到1.15亿个,降幅为40.7%,其中,2000年-2010年尤为明显,共有5900万份制造领域的工作消失,降幅为33.8%。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过去13年,每季度平均有占总数3.5%的工厂关闭,而仅有2.6%的工厂新开。   事实似乎表明,美国企业在本土保留核心研发、将规模制造外包或外迁的模式,或难符合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特征:电子与通讯产业可模块化与可复制化的特点,加快了知识的溢出效应,由美国公司巨资开发的技术很容易被海外公司获得,并抢先开发为可商业推广的产品;制造业大规模外迁还造成本地产业链断裂,进而损坏产生创新的基础结构,不少企业的研发部门也随之迁往他国。   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0年美国的高端科技产品尚有5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到了2011年则逆转为高达990亿美元的赤字,占总体贸易赤字的17%。在半导体记忆存储装置、锂电池、平面显示器、机器人、太阳能电池、高端照明、氧化物陶瓷等领域,美国曾经是技术的发明者,现在却落后于其他国家。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石(Willy Shih)对亚马逊电子书Kindle组件进行的生产成本分析显示:Kindle由美国设计,其主要技术电子墨水在美国生产,但在185美元左右的总生产成本中,有美国公司参与的仅为40美元-50美元。美国公司并非不愿意生产更多组件,但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