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教育学名词解释(全)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等学力教育学统考资料 名词解释 1班级授课制:是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把学生按年龄、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班集体:指一定数量的学生依据共同的学习目的,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所形成的具有心理相容性的集合体。班集体是学校群体的高级组织形式。学校的班级只有成为集体,才能成为教育学生的基地。班集体的特点:具有有价值的社会目标和在目标指导下的凝聚力;集体中有民主集中的精神和集体主义的人际交往的原则;具有维护集体利益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3表象训练:是在一定暗示条件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情境或对象,从而提高情绪控制力、完善活动任务的心理训练方法。 4“八年研究”计划:20世纪30年代,美国高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升学和就业的矛盾。为此,1930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了“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研究大学与中学的关系问题。委员会制订一了项为期8年(1933-1941)的大规模的高中教育改革实验研究计划,即“八年研究”计划。当时在200所中学中选出30所中学,故实验也称“三十校实验”。“八”计划实验的主要特点为:参与实验的学校面广,有代表性;实验研究以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实验学校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实验主要围绕教育目的、教育管理、课程和方法等问题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八”计划通过对美国中等教育与大学关系的研究,提示了中等教育的许多问题,对美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5八股文:明清两代专门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有固定的格式和一系列清规戒律,有不少繁琐而苛刻的要求,专取《四书》、《五经》内容命题,内容诠释必须以程朱理学的注释为标准,不得自由发挥,每篇文章由八个部分组成,即“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每一部分都有两股两相比偶的文字。这种文体形式死板,内容空洞,陈陈相因,千篇一律。 6《巴尔福教育法》:进入20世纪,英国加强了对地方教育的管理。1902年,英国颁布了《巴》。主要内容:设立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教育,以代替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规定地方教育当局应保证满足初等教育的要求,享有设立中等学校的权利地方当局还应负责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提供资助,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巴》的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结合,形成了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管理体制,对后来英国教育管理体制和中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7《巴特勒教育法》:也称《1944年教育法》,由英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提出。主要内容: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法案还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巴》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对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8察举:中国汉代选官取士制度。由地方官根据一定的科目和标准考察选拔,层层推荐,最后向朝廷荐举,经皇帝亲自策问,按成绩高下授以不同的官职。 9测验:是一种特定的测量工具,是通过系统的活动程序,度量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以此来量化描述人们的心理特征。测验具有两项基本功能:一是诊断;二是预测。从这两种功能出发,测验对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有四方面的作用:作为科学地选拨人才的工具为因材施教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诊断为学校教育教学咨询、心理健康咨询、职业指导等方面提供参考或指导。 10测验调查法:是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理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测验调查法与传统考试法的区别:取材范围不同;编制试题程序不同;施测过程不同;对分数的解释不同;应用范围,测验范围不同。 11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讲,创造也是一种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最终产生新颖的产品的活动过程,因此,可以将它看做是问题解决的最高形式。创造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前者是指科学家和其他发明创造者最终创造对人类而言是新颖的、且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后者则是对个体而言的,也就是说,思维的产品对于个体而言是新颖的,但对于人类而言是已知的,因此只是个人意义而不具有社会意义。个体在真创造和类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就是创造力。 12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由自主地遵从群体中多数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现象。 影响从众的因素有客观因素:首先是问题的性质。主观因素:主要是个体的年龄、智力和个性特点。从众的作用有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