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挑山工》教学设计.doc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挑山工》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挑山工》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挑山工》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课写“我”在登山时碰到了一位挑山工,发现他虽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最终先到达山顶。从中悟出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当代散文,内容通俗易懂,学生对写人的文章的学习并不陌生。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到过泰山,对挑山工这种职业的了解,更是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从这一点上看,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泰、仗、敞、拘、蕴”5个生字,理解“饱览 流连 心悦诚服 意味深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从挑山工的言行中感受他们目标明确、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不断攀登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课文描述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的情形。 难点:从挑山工的言行中感受他们目标明确、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不断攀登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图)同学们,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 (板书课题:挑山工) 2. 冯骥才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冯骥才,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当代作家、社会活动家。著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散文《挑山工》,中篇小说《神鞭》,散文集《灵魂不能下跪》、《爱犬的天堂》;文集《绵山神佛造像上品》;小说散文集《散花》;学术著作《消逝的花样》等。 [设计意图]观察图片,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泰山 拐杖 宽敞 拘束 蕴藏 3.交流识字方法。 4.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饱览:充分地看;尽情地观赏。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心悦诚服:从心眼里佩服。 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二)读懂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4.课文主要人物是谁?从哪几方面描写的?(文中主要人物是“我”和山民。描写了挑山工的外貌、登山路线和语言。) 5.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一位挑山工虽身担重物,看似走得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6.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7.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路程比游人多了一倍。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我”解开了心中之谜:挑山工登山速度快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设计意图]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哪几个段落分别描写了挑山工的外貌、登山路线和语言特点的? (第1、3、5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 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 (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到台阶,还可以省些力气。 (这句话就写出了挑山工登山路线的原因: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大家思考: (1)游人登山时会做哪些事情? (2)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3)“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1)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士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 (运用排比句,写出了游人是悠闲自在的登山。) (2)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3

文档评论(0)

高级教师工作室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K12精品资源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