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德国家外交概况详解.ppt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中德国家外交概况 中德合作在20世纪早期和中期的中国历史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1911至1941年间,中华民国和德国之间的合作对20世纪中前期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中德合作使两国结成联盟,亲密的合作关系使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军备迅速实现现代化,这在第二次中日战争之前尤甚。中华民国的创立虽然使中国从衰败清王朝重新站起来,但国家一直在军阀割据与列强环绕的环境下艰难地生存着。1928年,中国国民党完成北伐虽在名义上统一了军阀动荡之中的中国,不过于同时期,日本对外扩张,主张对中国发动战争的鹰派势力却在该国政坛抬头。有鉴于此,中国迫切需要实现军备和国防工业现代化以获得自卫生存的能力,而德国方面则需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这种关系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末期间,将中德两国紧紧地维系在一起。虽然合作的蜜月期自1933年纳粹当政开始到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而结束,只持续了不到4年时间;而且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改革也到1936年才开始,但中德合作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着深远的影响。同样,中德合作也大大提高了中国抵御日本的侵略的能力。 早期中德关系 1752年8月,埃姆登的王家普鲁士亚洲贸易公司(kpac)商船“普鲁士国王”号在德国船长格来史克的指挥下抵达广州,成为中德贸易史上第一艘到达中国的德国商船。1861年,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天津条约让诸如普鲁士等众多欧洲国家和中国建立了正常的贸易关系。 来自西门子公司、克虏伯公司的工程师帮助中国建立了近代的发电厂和钢铁工厂,例如汉阳铁厂。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师在颐和园中安装了中国的第一批电灯,北京的第一家自来水厂使用的则是德国aeg电机和水泵。 1900年义和团事件爆发,威廉二世曾在当年6月表示:必须大举进攻北京,将它夷为平地(peiking muss regelrecht angegriffen und dem erdboden gleichgemacht werden)。此后不久,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威廉二世旋即下令进行军事报复,中德关系跌落至最低点。事实上,义和团运动最先起于山东省,而山东省正是德国的势力范围。在义和团战争中,威廉二世要求德国军队像当年的匈奴军队一样无情消灭中国人,这段比喻令德国军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匈奴兵”。 中德关系在辛丑条约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执掌清朝政权的慈禧太后试图依赖德国的先进工业和技术,实现1898年被她亲手中断的维新运动。在这段时期里,德国对中国法律的影响也很大。在清朝灭亡前夕,中国的改革者仿照日本的先例,参照德国民法典,制订了清朝的第一部民法。尽管该法典在清朝灭亡前没有得到实施,但它成为随后成立的中华民国在1930年代颁布的民法典的基础,该法典不仅至今仍在台湾施行,而且影响了中国大陆的民法,例如198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德国给予该国临时政府600万马克的贷款,并表示可以向中国归还山东的铁路权益。 德国曾经试图将胶州湾归还中国,以避免落入日本手上,但是日本威胁中国不得接受这一返还。1914年8月23日,日本加入战争,并成为协约国的一员,开始攻击德国在中国的租界,占领了青岛和胶州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中华民国南方的广州政府首脑孙中山力主中国保持中立,反对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而北方段祺瑞政府虽在英国授意下欲对德宣战,但遭到日本阻挠。协约国在中国参战时,曾经保证中国在德国战败后能收回德国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但是日本透过凡尔赛条约取代德国,占领了青岛和山东半岛。在中国人民都感到被协约国欺骗的情绪下,激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 综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德关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特别是贸易方面。1913年当时在中国有近300个德国商号,但到了1919年,却只剩下2个。 1920年代的中德合作 朱家骅,后为中国中央研究院第二任院长,曾为最初的中德接触贡献良多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失去了在中国的租界和殖民地。但是这也为德国卸去了改善中德关系中的一个障碍物。1920年,德国代表卜尔熙率代表团来中国,经过谈判,双方于1921年5月20日签订了《中德协约》。这是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上少见的平等条约之一,因战争而中断四年的中德关系得以恢复。 1929年在广州的国民政府同样在寻求德国的支援,曾在德国留学的朱家骅为此表现得极为出色,从1926年至1944年间几乎所有的中德合约都经过他手。除了德国的技术外,还有其他几个原因令德国成为中国对外合作的首选。首先德国在一战以后对国外殖民地完全失去了影响力,因此对中国没有一种帝国主义式的兴趣,例如1925年-1926年中国发生的排外行动主要是对准英国。另外不像苏联(苏联曾经帮助国民党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