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一)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动的化学感受器依其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两种。 (1)外周化学感受器: (2)中枢化学感受器: CO2、O2和H+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1)CO2: (2)O2: (3)H+: 呼吸——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二)肺牵张反射 肺牵张反射是指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当吸气时,肺扩张牵拉细支气管,使肺牵张感受器兴奋,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在延髓内通过一定的神经联系使吸气转为呼气。其生理意义在于防止吸气过深过长,促进吸气转为呼气。在动物实验中,如切断两侧的迷走神经,动物的吸气过程延长,呼吸变得深而慢。 正常人在平静呼吸时,该反射不参与呼吸调节,只有在病理情况下,如肺水肿、肺不张时,才参与呼吸调节,使呼吸变浅、变快。 (三)防御性呼吸反射 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可引起一些有保护作用的防御性呼吸反射。如咳嗽反射、喷嚏反射等,这些反射活动在机体防御、保护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呼吸——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基础 7 3 6 4 3 4 5 消化与吸收 6 消化和吸收——第一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学习目标 1.掌握胃内的消化。 2.掌握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 3.熟悉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4.了解口腔内的消化。 5.了解大肠的功能。 消化系统包括两部分,即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自上而下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所组成,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肝、胰和零散地分布于消化管壁内的腺体。消化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消化有两种方式,即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是通过消化管的肌肉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管远端推送的过程;化学性消化是通过消化液中含有的各种消化酶的化学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进行化学分解,使之变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消化管主要进行机械性消化,消化腺则主要进行化学性消化。两种消化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对各种食物的消化。 消化和吸收——第一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一、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二)咀嚼和吞咽 1.咀嚼 2.吞咽 二、胃内消化 (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1.盐酸 盐酸的生理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易于被蛋白酶消化; ③能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④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并有利于小肠对钙、铁等的吸收。 消化和吸收——第一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2.胃蛋白酶原 3.内因子 4.黏液 (二)胃的运动 根据胃壁肌层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胃的运动功能可分为储存、混合、排空三方面。 1.胃运动的形式 (1)紧张性收缩: (2)容受性舒张: (3)蠕动: 2.胃的排空 3.呕吐 消化和吸收——第一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三、小肠内消化 (一)小肠内的消化液 1.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主要成分包括水、碳酸氢盐、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等。 (1)碳酸氢盐: (2)胰淀粉酶: (3)胰脂肪酶: (4)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 2.胆汁的成分及其作用 3.小肠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二)小肠的运动 小肠的运动形式主要有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 1.紧张性收缩 2.分节运动 3.蠕动 消化和吸收——第一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四、大肠的功能 (一)大肠液及细菌的作用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1.大肠运动的形式 2.排便 消化和吸收——第一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管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和途径 小肠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吸收能力,是因为小肠具备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收面积大 ②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③在小肠内,糖类、蛋白质、脂肪等已消化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④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一般为3~8小时,利于食物的充分吸收。 水、葡萄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无机盐等,经由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吸收入血液循环。甘油及分子小的脂肪酸也经绒毛的毛细血管吸收入血液循环。分子大的脂肪酸及高度乳化的脂肪微滴则由毛细淋巴管吸收,经淋巴循环入血液循环。脂溶性维生素随脂肪一起吸收。因此,脂肪消化和吸收过程有障碍时,能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消化和吸收——第二节—— 吸收 二、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糖的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图版七年级_《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上)详解.ppt
- 员工安全意识培训详解.ppt
- 中外广电史(简要)详解.ppt
- 员工必备素质与修为详解.ppt
- 员工成长阶梯构建详解.ppt
- 中外建筑赏析详解.ppt
- 员工法律培训详解.ppt
- 员工工作绩效考核详解.ppt
- 中外教育简史第四章详解.ppt
- 员工股权激励方案详解.ppt
- 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城投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市城投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doc
- 金融创新驱动养老产业发展的机制与路径.doc
- 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主题党课讲稿: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doc
-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研讨发言材料.doc
- 2025年基层党员干部自我剖析个人汇报.doc
- 2025年全球辅助器具市场报告(英文版)-克林顿健康发展组织ATscale.docx
- 流动性与机构行为周度跟踪:如何看待税期前银行融出的持续回落.docx
- 象屿股份2024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docx
- 中国零售商业服务指引2025超市版.docx
- 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