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法律培训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1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故意杀人罪 案例一:某甲持枪打猎,看到地上有只野鸡,但近处有一小孩在拔草,甲明知自己枪法不佳,若开枪有可能打死小孩,但他为了不放过这只野鸡,遂不顾小孩死活,开枪射击,结果未打中小孩或打伤了小孩。 案例二:财务人员某甲贪污了大量公款,他得知上级部门近期要来查账,遂决定放火烧毁财务室以灭迹。在预定放火的当夜,有一人睡在财务室里间值班。甲知道放火可能烧死值班人,但他因急于灭迹而对值班人的死活持放任态度,放火烧毁了财务室,值班人在火起时惊醒,跳窗逃了出来 案例三:被告人某丙在保外就医期间,身带尖刀外出游逛。在拦路抢走一顶军帽后,又遇见工人某丁。因丁看了他一眼,即喝令丁站住并斥问“看什么?”丁答:“我以为你在这儿住。”丙一面说:“谁在这儿住!”一面拔刀猛刺丁的腹部一刀,尔后扬长而去。丁身受重伤,被路人急送医院抢救无效,幸免于死。法院对丙以间接故意杀人未遂处理。 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里状态。 犯罪故意由两个因素构成:一、认识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意志因素,即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5、强奸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与不满14周岁幼女发生性关系,一律视为强奸 6、绑架罪(案例1、2) 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1)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3)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7、毒品犯罪 陶静,1971年生,云南人,很小父母离异,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 被境外毒贩杨某花言巧骗,第一次带毒就被抓,本来他供出杨某就可以不死,可她处于“义气”“感情”而献出了年轻生命。 1991年10月28日被执行死刑 一朝染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 远离毒品!远离毒品犯罪! 第四部分 治安管理处罚法 1.维护社会秩序 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法从属于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法存在和发生的前提。社会秩序分为既定的社会秩序和理想的社会秩序两类。作为工具的法,对给定社会秩序而言是对秩序的描述、强化和发现,对理想社会秩序而言,法是一种创建。立法时必须考虑立法的目的,立法对既有社会秩序的影响。 2.保障公共安全 案例:重庆一“家乐福”发生的踩踏事故俨然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不仅是因为3人死亡、31人受伤的灾难性后果,也还因为这起不幸的事故离2007年10月1日施行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不到两个月,离2007年11月1日施行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不到10天。这两个法律法规虽然位阶、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通的价值取向:公共安全。 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 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 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 戴某和冯某有什么行为? 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 《教育法》第72条: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循序或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13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材料1、2中的出现的内容扰乱的是……?(结合身边的事例可否再列举一些?) 维护交通秩序 出门上路——行人——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过街桥等。 乘车——乘客——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 维护公共安全,处罚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范畴 对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管制刀具,是指匕首、三棱刀、弹簧刀(跳刀)及其他相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尖刀。 匕首,除人民解放军和人民警察作为武器、警械配备以外,专业狩猎人员和地质、勘探等野外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的,须由县以上主管单位出具证明,经县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发给《匕首佩带证》,方准持有佩带;三棱刮刀仅限机械加工人员使用,不得带出工作场所。 3.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我国行政诉讼最根本的目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