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民族融合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   西晋末年以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建立了很多割据政权。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民族间的混战造成白骨蔽野、村丘邑墟的惨景。这些游牧部落长期在中原地区生活,逐渐抛弃旧有的传统,转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演变成汉民族的新成员。 与此同时,部分汉人在与胡人接触过程中,受到胡文化影响。他们不仅在穿着打扮、日常习俗上模仿胡人,而且改取胡名,改说胡语。到后来,他们的子孙干脆以胡人自居。   材料一:“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 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材料二:“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材料三: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的统治。 谁在推行改革? 1、前期: 冯太后主持 建立各种新制度 2、后期: 孝文帝主持 移风易俗和推行汉化 古装历史剧直播室正在上演…… 但是,在历史上,一度因改革而强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走向灭亡了,这事实本身就很自然会引起历史学者对孝文帝改革(尤其是他的汉化措施)的作用与意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形成不同的看法。 1、(2014?广东肇庆高三期末?13)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A.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 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以加强控制 D.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2、(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13)(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制度的实行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②制度没有触动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③调整了国家和地主、国家和农民、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 ④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014?北京西城示范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9)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其表现是(  ) A.北方荒地开垦、人口增加 B.平城成为著名商业中心 C.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 D.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4、(2014?北京西城普通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3)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  ) 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5、(2014?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9)北魏的统治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分配北方无主土地恢复小农经济 B.刊印《齐民要术》推广生产经验 C.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兴修水利工程 D.创制翻车以提高农业灌溉的效率 6、(2014?四川南充零诊?1)“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庆历新政 7、(2014?四川成都高三摸底?3)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合作探究 1、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是什么? 2、迁都洛阳有何作用? 平城气候恶劣,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地处偏僻,难以有效控制中原;面临柔然威胁。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长期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位置。 孝文帝为接受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对洛阳发展: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政治经济中心。 对改革进行: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对民族关系: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 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1)内容 改穿汉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