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老师的收入 2、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00元钱 3、个人病情 4、著名影星刘晓庆被有关部门查出她的收入状况,发现她偷税漏税。 5、我往来的朋友 6、我双休日的安排 7、犯罪嫌疑人的信件往来 * 第五课 第一框 一、人人有隐私 ●隐私的含义: ●隐私的具体内容: 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些都属于隐私。 (P46) ①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 ②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 ③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是 —是 —否 —否 —是 —是 请判断下列哪些是隐私?哪些不是? —否 “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隐私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面,如电话号码、身高、收入等,不可将隐私等同于丑事。 具体理由: (速记手册P42) 上午课间操后,李刚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见里面有人嘀咕“别看李刚平时一本正经的,原来心里的花花主意还真不少哇!” “可不,还当班长呢,假正经!”李刚一愣,三步并作两步走进教室,看见班里的男生在黑板前围成一圈,爱搞恶作剧的王平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正眉飞色舞地说:“哎,哎,肃静!听这段。”王平怪声怪调地念着:“女生里边我认为王颖是最出色的,她不仅聪明、漂亮、活泼,而且她身上没有一般女孩子的娇气,工作中我和她配合得最好。我很欣赏她。”说到这儿,王平还学着王颖的样子,用手拢了拢头发,身子一摇一摆地走了两步,惹得周围的男生“轰”的笑起来。 李刚只觉得一股热血直涌到脑门,“日记,是我的日记!”他一把推开众人,果然,王平手里拿的正是他的日记本。此刻,李刚气得嘴唇直哆嗦,他真想揪住王平,狠狠揍他一顿。但理智最终战胜了感情,他抢过自己的日记本,转身跑走了。 思考: (1)故事中王平做了什么?他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吗? (2)李刚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 600名明星电话曝光 某一黑客黑了一家经纪公司的电脑,并把600名明星电话号码公布在网络坛论中,造成众多明星纷纷接到不明电话的骚扰。而自称是“黑客高手”的人士说,这一切不过是他们的一场恶作剧游戏。 该黑客是否构成侵权?他侵犯了明星的什么权利?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认识隐私权: ①隐私权的含义: ②隐私权的真谛: 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P48) 私生活的自由和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①个人: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 ②社会: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P48) 夜深了,天气很冷,小隐一家人睡的正香。这时,公安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他们的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他们要求小隐家开门接受检查…… 思考: ◇你认为小隐爸爸要不要开门?说一说你的理由。 隐私权的内容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都拘役。司法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隐私权的内容有哪些? 案例分析: 派出所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行为。 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该故事中,派出所虽然是有搜查权,但是只有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搜查才是合法的,没有搜查证的搜查是违反法定程序的,所以是不合法的。 1、个人生活安宁权 小郑第一次月考成绩很不理想,她整天魂不守神,引起妈妈的怀疑,小郑一气之下跑出家门,来到“飘逸”网吧,可更倒霉的是她发现网站将她的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等信息公布在论坛上。她郁闷极了…… 隐私权的内容有哪些? 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进行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2、个人信息保密权 是爱?是侵权? 课本第49页 生活中会有这种现象:未经同意,老师拆看学生的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领导检查下属的信件。拆看信件者均认为自己有教育或者管理的权利。 思考: (1)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