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案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昭君怨恨什么?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诗 歌 的 炼 字 1 .设题模式 ①“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②“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评价某字的艺术效果 ⑤对某字(词、句)进行赏析) 炼字类题目的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还可延及表达效果(修辞作用、结构线索作用、突现主题等)进行补充。 注: 第一点和第四点可以酌情增减,第二点和第三点一定要答出。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空”即徒劳的,白白的①。昭君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②。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③。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试分析该联中“独”的表达效果。 “独”即孤独、独自①。 大漠中只有王昭君的一丘孤坟② 。 “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③ 。 登 高 杜甫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写俯仰之所见所闻,诗人用凝练的语言一连描绘了六个特写镜头: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急风使人感到寒冷,这种冷既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灵上的,但更主要是心灵上的;天高,就显得人很渺小,很孤单;猿的哀鸣,使人听了感到非常悲凉;而江鸟到处盘旋,找不到自己的巢,可见,是多么的孤独和痛苦啊!这只鸟不正是漂泊异乡、远离家乡的杜甫的化身吗?凄冷的秋风,哀啸的猿猴、在急风中无枝可依的鸟儿,这一切,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也映照出了诗人心中的凄凉。 落木 长江 无边 不尽 萧萧 滚滚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意境:苍凉、雄浑而悲壮 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下 来 颔联写远望之所见,杜甫纵目远眺,看到秋色无边,落叶飘零,想到自己也像树—样,已经到了生命的晚秋,不禁感到韶光易逝,生命是多么的短暂!而面对波涛滚滚的不尽长江,诗人又感受到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时间的无穷无尽。于是诗人更加感觉到个人生命的短暂,更加感觉到壮志未酬的悲哀。诗人那不尽的愁思,翻腾的心潮,恰似那无边的落木,滚滚的江涛。 2016 (1)从题材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即“托物言志”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1、诗歌分类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如王昌龄的《出塞》。   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靠献赋始得官。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