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害责任限制之立法思考与方向摘要.doc

网路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害责任限制之立法思考与方向摘要.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網路服務提供者著作權侵害責任限制之立法思考與方向 章忠信( 本文刊載於97年月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以下簡稱ISP)扮演重要角色,透過ISP所提供的服務,所有網路的使用者都能方便地接觸網路,進行網路活動,包括資訊傳輸與取得、通訊與溝通、商務交易等等,這些網路活動已經成為一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讓大多數人無法脫離網路而生活。 在網路活動中,當使用人違反法令規定,尤其是侵害他人權利時,實際為侵害行為之使用人固然必須承擔違法或侵權的法律責任,惟ISP是否亦應負責,負甚麼責任,就成為各方關切之議題。 網路違法或侵權行為議題廣泛,例如,色情、戀童資訊之傳播、槍械、毒品之交易、金融犯罪、消費者權益、言論自由、隱私權及名譽權之侵害、駭客破壞與入侵、電腦病毒之散布、垃圾郵件、智慧財產權之侵害等等,不一而足。對於這些網路違法或侵權行為,ISP所須承擔之責任,究應於各自領域之法令中規範,抑或集中於單一法令中規範,各國有不同策略之考量。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近年全力推動ISP著作權侵害責任限制之立法,參考美國「1998年數位化千禧年著作權法案(The 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 of 1998,以下簡稱DMCA)」,擬於著作權法中,增訂第6章之1「網路服務提供者之民事免責事由」專章。然而,這項立法在基礎概念與目標上,過於向著作權人傾斜,加重ISP之責任,不利網路發展,引發不少反對聲浪,值得提出討論。 本文擬先從網路服務提供者著作權侵害責任限制之立法思考與方向上,提出基本原則之釐清,並就相關國家之立法措施進行分析,對應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幾次草案版本及行政院最後審議版本,進行評論,最後提出建議草案,藉以拋磚引玉,期待能有更周全之立法。 貳、ISP法律責任之立法思考與應有方向 正確的立法思考才能確保法律條文的正確走向,關於ISP法律責任的立法,可以從很多方面來觀察與思考,尋求較妥適的立法方向。 一、統一立法或各別立法 如前所述,網路違法或侵權行為範圍廣泛,則關於ISP所須承擔之責任,究應分散於電信法規、消費者保護法、刑法、民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各自領域之法令中規範,抑或集中統一於單一法令中規範,各國各有不同策略。英美法系國家傾向分散式於各別法令中規範,例如美國、澳洲、新加坡,大陸法系國家則多以單一法律集中規範,例如歐盟、德國及日本。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自從於1998年DMCA立法規範ISP責任之後,一再透過「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簽署,遊說各國接受其在著作權法中規範ISP責任之立法模式,同屬英美法系之澳洲、新加坡如此,包括大陸法系之南韓,為達到與美國簽署FTA之考量下,已分別在著作權法中納入。 從國與國間雙邊的談判與討論觀察,其議題都是由強勢國家所主導,對於與其利益有關的議題,都是憑其優勢,個個擊破,形成普世接受的象,再以此作為國際公約的內容,以國際公約義務進一步要求其他國家遵行。,理論上若是採分散式各別立法,商標法應會較早將ISP責任納入規範,惟因影音、軟體業者於美國國會遊說力量強大,反而是在修正著作權法的DMCA先作規範。我國智慧財產局雖亦體認商標侵害尤甚網路盜版,卻擬修正著作權法,希望一併處理仿冒商標議題,立法思考上似有錯置。原本,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對於採分散式或單一式立法,「並沒有既定立場,只要相關的內容盡量明確即可。」惟因ISP相關責任法律之主管機關究應為哪一部會,始終無法確定,經濟部智慧財產局面對台美經貿諮商之壓力,現實上乃有針對著作權議題,於著作權法中規範之必要。 二、立法之必要性與經濟分析 制定法律必須考慮其必要性與成本效益,只有在相關爭議依現行法制無法處理時,才須考量是否以法律明文進一步釐清,也就是說,當訴訟結果與社會期待發生重大歧異時,才須以法律介入導引,即使判決結果歧異,也仍須等待司法系統內部透過上級審之判決調整,不必立即讓立法權介入。對於ISP的法律責任,必須是先有訴訟實務發生,才會進一步衍生法律之修正。美國的DMCA正是多次因訂戶侵權,ISP業者被一併牽連,成為著作權侵害之訴的被告後,期望以法律確認其免責情況的立法提案。我國在實務上尚無類似爭訟,ISP也都與著作權人團體密切合作,尚未聞有何重大爭訟,則目前之立法必要何在,並不具說服力。 另外要思考的是經濟效益的議題。智慧財產權人的私權應予保護,但資訊順暢自由流通的公益也應兼顧。如果為了保護占少數的智慧財產權人的私權,過度干預或限制ISP之經營,讓包括智慧財產權人本身在內的廣大公眾,在接觸資訊的方便性、言論表達自由,以及個人隱私權受到限制或傷害,權衡輕重之間,就必須更審慎看待ISP責任之立法議題。 保護智慧財產權是必要的,但其方法有很多選項,法律只是其中之一,不是惟一的選項。從智慧財產權人的角度,如同事業經營之考量,會偏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