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市区经济效益评价摘要.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省市区经济效益评价 2012年08月14日 10:15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5期下 作者:易伟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17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提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大幅度增长,在关注经济规模扩大的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的高低。本文选取财政收入等10项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各省市区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和评价。   关键词:经济效益,因子分析,综合评价   原标题: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各省市区经济效益评价   2011年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47万亿元,接近美国的50%,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省市区的经济规模也越来越大,有8个省市的GDP超过2万亿元,其中广东已达到5.3万亿元,接近1995年我国全年的生产总值。在追求经济规模量的扩大的同时,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质的提高,经济效益的评价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借助于多元统计方法——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17.0软件,对我国各省市区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比较。   一、指标选择和数据处理   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很多,根据指标选取的客观性、全面性、可比性、简洁性和可获得性原则,共选取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最终消费等10项指标进行检验,各项原始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   由于各省市区在人口、地域面积上差异很大,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用总量指标进行分析,其代表性不如相对指标。经济学上,常用人均指标比较效益、效率,因此在进行各省市区经济效益比较时,本文对统计年鉴上总量指标都进行了处理,处理的方法是:用相应的总量指标除以相应的总人数,比如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总人口数,人均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每个省市区的处理方法保持一致,以保证指标的可比性。   二、因子分析过程   1、检验变量组是否适宜做因子分析。在进行因子分析前,首先需要对原有变量做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或者进行相关分析,看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得到“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值为0.804,适宜做因子分析,同时“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1%,说明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也适合做因子分析。   2、提取公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3个公因子,3个公因子特征根分别为7.420、1.019、0.838,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4.202%、10.192%、8.381%,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2.775%,说明所选的3个公因子的特征根解释了总方差的92%以上,只有极少的方差没有解释,解释效果很好。   由前3个特征值建立因子载荷矩阵,由于公因子的解释意义不很明确,因此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旋转后的3个公因子特征根分别为5.858、1.912、1.507,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8.578%、19.122%、15.075%。   公因子F1对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最终消费、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等人均指标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主要是从收入和消费方面反映经济效益,因此公因子F1可以解释为收入和消费因子。   公因子F2对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等人均指标有较大载荷,在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划分中,第一和第二产业都是进行的有形商品生产,而第三产业则属于无形商品生产即服务,因此公因子F2可以解释为有形商品生产因子。   公因子F3对人均财政支出有较大载荷,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对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政府支出主要体现在对各种建设的投资,因此公因子F3可以解释为投资因子。   3、计算因子得分。建立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计算出各省市区经济效益在各公因子上的得分,最后根据各省市区每个公因子得分值,以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就可以得出各省市区经济效益的综合得分。(表1)   三、分析及建议   1、收入和消费因子分析。收入和消费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58.578%,得分为正的省市全部位于东部地区,分别是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福建、山东等八省市。其中,上海、北京更具优势。在因子得分上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贡献最大,其次是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进出口额。西部的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贵州、陕西、云南等八省区则排在后八位。西藏在人均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上排后,贵州、甘肃在城镇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上排后。   2、有形商品生产因子分析。有形商品生产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9.122%。得分最高的是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