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讲解.ppt

2016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地形地势与土壤 5、人类活动与土壤 【辩证关系】一方面,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 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等。另一方面,由于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规律,人 类活动也造成了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 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图解】总结土壤的形成 土壤物质组成与分布 1、土壤物质组成 2、土壤分布模式 永久冰雪 苔原 荒漠 温带草原 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热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a) 冷 热 永久冰雪 冰沼土 荒漠 土壤 棕 钙 土 栗 钙 土 黑 钙 土 黑 土 灰化土 棕壤 红色 棕钙土 红色 栗钙土 红、黄壤 砖红壤 干 湿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地区及其特点 类型 分布地区 地壳物质循环 黑土 东北平原北部 土壤中富含腐殖质,比较肥沃 黄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土层深厚、有直立性、富含矿物养分,但 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还有不少盐 碱地、沙地。需要增施有机肥,补充磷肥、 氮肥,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旱、涝、 碱、沙 红壤 长江以南的 广大丘陵 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的一种土壤, 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 质黏重是我国南方的地产土壤之一,需要 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等加以改造 紫 色 土 四川盆地 由紫红色的页岩或砂页岩风化而成。自然 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 酸碱条件适中,可在风化母岩上直接刨耕 引种 [典型例题]读图,回答11~12题。 12.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 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 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 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 11.从地表向地下有机质含量变化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① D C * 整理答案,使其形成规律性,是学生便于记忆和模仿。 * * 整理答案,使其形成规律性,是学生便于记忆和模仿。 * * 整理答案,使其形成规律性,是学生便于记忆和模仿。 * 栏目导引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学案导学 考点透析 图表破解 典题研析 把脉高考 演练提升 课后达 标检测 人文地理环境: 是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地域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团, 经济, 交通, 军事, 社会行为等许多成分.它们在地球表面构成的圈层, 称为人文圈或社会圈, 智慧圈, 技术圈.. 人文地理环境是 指人类为求生存和发展而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自然地理环境(physic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 )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人类生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是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 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 2.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①、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②、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通过水循 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进行: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 概 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 圈、大气圈、岩 石圈、生物圈中 通过各个环节连 续运动的过程 有机质的合成 与分解过程 从岩浆到各类岩 石,再到新岩浆 的过程 环 节 蒸发(蒸腾)、 水汽输送、降水、 下渗、径流(地 表径流、地下径 流) 吸收作用、光 合作用、分解 作用 冷却凝固、风化、 侵蚀、搬运、沉 积、固结成岩、 变质、重熔再生 3.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 物 质 循 环 简 图 能 量 太阳能(蒸发、水汽 输送) 重力能(降水、径流) 吸收作用、光合 作用、分解 地球内部热能、 太阳能、重力能 意 义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 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 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 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 和化学元素的迁移 运动、能量的流动 和转化;②联系自 然地理环境中的有 机界和无机界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 资源;②改变了地表 形态,塑造了各种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