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总论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染病护理学 主讲人----梁海丽 学习目标 1.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及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形式 2.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3.掌握复发与再燃的概念、个人防护、护理评估的几个方面。 4.熟悉其临床特点、传播途径 5.熟悉传染病的预防、隔离与消毒、传染病常见症状的护理 概述 一、传染和传染病的概念 (一)传染 1.定义:是各种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 2. 五种表现形式 ⑴病原体被清除:正 邪 免疫系统 病原体→人体——→病原体消灭或排除体外 免疫系统 ①非特异性免疫:胃酸、天然屏障(皮肤) ②特异性免疫: 被动:母体或人工注射抗体 主动:预防接种或感染后获得的免疫 ⑵隐性感染: 正 邪 亚临床感染或不显性感染,最常见 后果:①可获得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病原体被清除 ②少数转为病原携带状态→健康携带者 可排出病原体作为传染源,如伤寒、菌痢、乙型肝炎等。 ⑶显性感染:正邪 临床感染或传染病发作,最少 后果:①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者获得巩固免疫,不易再受感染(水痘) ②有些传染病的感染者其病后免疫不巩固,容易再受感染发病(菌痢) ③小部分转变成病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 ⑷病原携带状态:正= 邪 不显出临床症状又能排出病原体,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机体不能获得免疫。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分为 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⑸潜伏性感染:正=邪 不显出临床症状,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 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 ㈡传染病 1.定义:是由不同病原体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组疾病。 感染性疾病≠传染病 2.传染病与传染的联系 传染过程不一定导致传染病,而传染病的发生必须经过传染,是传染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显性感染 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发生天花瘟疫近一半人死亡预防天花最有效而又最简便的方法是接种牛痘。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在世界范围内消灭了天花。 公元165-266年古罗马发生鼠疫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二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 (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特异病原体 2.有传染性: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病原体能通过一些途径感染他人。 3.有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 散发(发病率在一般水平) 流行(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水平) 大流行(流行范围广,超出国界或洲界,如SARS、禽流感) 暴发(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短时间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历) (2)季节性 (3)地方性 4.有感染后免疫:自动免疫 病毒性疾病感染后免疫一般持续时间长(如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但有例外(如流感) 细菌、螺旋体、原虫感染后一般持续时间较短(菌痢),但有例外(如伤寒) 蠕虫感染后通常不产生保护性免疫,容易重复感染(蛔虫病) (二)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1)潜伏期:病原体侵入人体→开始出现临床症状 (2)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此期的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传染性强) (3)症状明显期:出现各自特有的症状、体征。(最易出现并发症,传染性极强) (4)恢复期: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症状体症基本消失。 复发: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见于伤寒 疟疾 菌痢等 再燃:有些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时。 2.常见症状与体征 (1)发热:某些传染病有独特的热型,对诊断有特殊的价值。 稽留热:体温在40℃上下,24h内波动在1℃内,持续数天或数周,见于伤寒极期、流行性斑疹伤寒。 弛张热:24h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 见于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缓解期。 间隙热:24h体温波动在高热与常温之间,见于疟疾 败血症 波状热:高热-正常、低热-高热,见于布鲁氏杆菌病。 双峰热:一昼夜体温上升、下降、再上升下降,形成双峰,每次升降相差1℃,见于黑热病。 (2)发疹:包括皮疹(外疹)和粘膜疹(内疹) 1)种类: 斑丘疹:斑疹为不高起,不下凹的界限性皮肤颜色改变,丘疹是高出皮肤而无空腔的界限性隆起。斑丘疹是斑疹的中央有一丘疹,多为充血疹,压之褪色,可互相融合,多见麻疹、风疹。 玫瑰疹:稍隆起于皮肤的充血性皮疹,色鲜红似玫瑰,散在分布,压之褪色,见于伤寒,多见胸腹部。 疱疹或脓疱疹:疹内含浆液,表面隆起为疱疹,内含浓液则称为脓疱疹,见于水痘、带状疱疹。 荨麻疹:风团,发生快,消失快,皮肤暂时性、局限性隆起水肿,不规则或片块状的瘙痒性皮疹(食物过敏,虫咬伤) 出血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