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农业文明时期: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人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 玛雅文明的消失 人地不协调 人地思想:改造自然 3.工业文明时期: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掠夺式开发资源,人地矛盾激化 人地全面不协调 人地思想:征服自然 后果:环境问题加剧 后果:受到自然的惩罚,被迫迁移 4.后工业文明时期 人地思想:谋求人地协调—— “和谐论”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全球关注,可持续发展思想初步形成 谋求人地协调 (2013 、2014年 6 月· 单选Ⅰ)不同时期人地关系的状况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不受地理环境制约 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恶化 C.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初现矛盾 D.后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走向协调 D 考点2-1: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 境 环 境 人类社会 物质和能量 废弃物 ① ① ② ③ ④ 1. 人与环境的关系 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气候变暖、臭氧破坏等) 2. 环境问题表现 (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 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 (2)人类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污染、海洋污染等。 3.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差异 (1) 城市与乡村主要环境问题的差异 城市地区:环境污染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乡村地区:生态破坏 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很严重,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气候变暖 土地荒漠化 臭氧层被破坏 (2) 中国的环境问题分布 我国荒漠化主要分 布在西北地区;森林破 坏主要在两大天然林区 ——大兴安岭和横断山 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 在黄土高原和西南山地高原;酸雨主要分布在南方;受污染的河流主要在中下游段;海洋污染遍及我国沿海。 .(2012 年 6 月· 单选Ⅰ)城市光化学烟雾型的大气污染,污染源主要是( ) A.燃煤锅炉 B.汽车尾气 C.地面扬尘 D.家庭炉灶 60.(2013 年 6 月· 双选)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A.酸雨污染蔓延 B.臭氧层空洞扩大 C.水土流失加剧 D.生物多样性减少 B CD (2014年6月)20 世纪初至 1980 年代,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少。1998 年以来,经过综合治理,如今洞庭湖的面积扩大了 1/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 58~59 题: 58.洞庭湖库容减少将会导致( ) A.湖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B.长江下游降水减少 C.湖区航运能力提升 D.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59.1998 年以后,经过综合治理,洞庭湖各方面环境条件均有了改善。这一做法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地理环境可能论 C.人类中心论 D.人地协调论 A D 考点2-2:结合实例,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人口压力。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从总体来讲,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考点3-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 概 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 需求的能力。 2. 内 涵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社会系统 (含人口、科技) 经济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 生态系统 (含资源) 物质产品、资金等 劳力、科技等 生活废弃物 环境资源 生产废弃物 环境资源 《21世纪议程》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持续性原则 地球承载能力有限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保持适度人口规模 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 共同性原则 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 全球合作、公众参与 公平性原则 代际之间 人和生物种群之间 同代人之间 国家地区之间 共享地球家园 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 环境危机 必要性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国21世纪议程》 规划 途径 循环经济 工业:清洁生产 农业:生态农业 公众支持和参与 考点3-2:理解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途径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可持续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可持续发展不是单纯强调环境保护取消经济增长而是鼓励经济增长。 人口方面,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成人胃残余量超声监测技术规范.docx VIP
- 金属冶炼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事故应急处置和案例分析.ppt VIP
- 采购降本推进计划.pdf VIP
- 定制产品合同协议.docx VIP
- 恒大地下车库VI标识标牌标准化方案(超豪华版)恒大地产集团.pdf VIP
- 【教学课件】《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人教).ppt VIP
- 滚动轴承外球面球轴承和偏心套外形尺寸.pdf VIP
- 第一单元第四课《上学路上》教案 湘美版(2024)一年级上册.doc VIP
-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 VIP
- 2024年03月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2024年上半年度招考文员笔试上岸试题历年典型考题与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