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简介原中文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笛子简介 * 简介 别称雅号:竹笛;横笛;“横吹”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 常见的六孔竹制膜笛 由笛头、吹孔(1个)、膜孔(1个)、音孔(6个)、后出音孔(1个)、 前出音孔(2个,又名筒音)和笛尾组成。 使用材质:笛身一般为竹制。 * 笛膜(演奏时贴于膜孔处的一个小薄片)一般用嫩 芦苇杆中的内膜制成。 笛膜的运用,首先是选择黏合剂,目前使用的有阿胶、驴皮膏、黄鱼胶、树脂、白芨等,阿胶、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药店、药材行皆可购得。由于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吸水性,贴好的笛膜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还原,所以贴膜时可稍偏紧些,等它自动还原后,笛膜的松紧度为适中,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如果要随贴随用的时候,笛膜就要放松来贴。 贴膜时,先剪下一正方形的笛膜,使笛膜本身的纤维与笛子的纤维平行、重叠,再用阿胶沾水涂在膜孔四周,用左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笛膜两侧,拉出与苇膜纤维纹路成垂直的皱纹,而后慢慢地往下侧按贴上,调整均匀后按住一下子,即告完成。 笛膜的收藏要注意防潮、防晒,笛膜变黄、变老、失去弹性时要更换使用。 乐器特色: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 * 总的来说 笛子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在管身上开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吹孔是笛子的第一个孔,气流由此吹入,使管内空气振动而发音。膜孔是笛子的第二个孔,专用来贴笛膜,笛膜多用芦苇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经气流振动,便发出清脆而圆润的乐音。 * 笛子的历史 笛子虽然短小简单,但它却有七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笛子由骨制改为竹制。在公元前1世纪末汉武帝时,笛子称为横吹,它在当时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7世纪开始,笛子又有了改进,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现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演奏技术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到了10世纪,随着宋词元曲的崛起,笛子成了伴奏吟词唱曲的主要乐器,在民间戏曲以及少数民族剧种的乐队里,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乐器。 20世纪六十年代,赵松庭发明排笛,将2至4根不同调的笛子扎在一起,音域可扩大三个八度以上,音乐富于变化,易于演奏。 * 笛子的种类 梆笛 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 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 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 梆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 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这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习惯是分不开的。 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 * 代表曲目:《喜相逢》《五梆子》《扬鞭催马运粮忙》《荫中鸟》《枣园春色》   代表名家:王铁锤 冯子存 刘管乐 * 北派笛子演奏家:王铁锤 王铁锤(1932—— ) 我国著名的竹笛、箫演奏家,中国北派笛子大师。中央民族乐团独奏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政府特殊津贴荣获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家联谊会理事、现任中央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协民族管弦乐研究会副会长。河北定县子位村人,1932年出生于民间音乐世家,祖籍河北。 * 在长达50余年的艺术实践中,王铁锤悉心钻研,博取众长,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与风格。他的演奏气息饱满,技巧纯熟,音色圆润,层次鲜明,极具感染力,被誉为中国北派笛子的代表人物。他还多次随团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印度、前苏联等20多个国家访问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多年来,王铁锤先后出版了《王铁锤笛子曲集》、《笛子吹奏入门》等书,。此外,他还创作、改编了笛子曲《庆丰收》、《赶路》、《油田的早晨》等。 * 曲笛   曲笛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   多为C调或D调。   管身粗而长,音色淳厚、圆润、讲究运气的绵长,力度变化细致,常采用先放后收,一音三韵,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       * 音色润丽、清晰,音色控制、强弱对比自如,并多应用笛子上的“唤音”、“送音”、“打音”、“倚音”、“颤音”等技术,在气息运用上要求饱满均匀,尽量少用吐音断奏。   曲笛在我国南方广泛流行,适宜独奏、合奏,是昆曲等戏曲音乐、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中富有特色的乐器之一。 * 南派笛子演奏家:陆春龄 南方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笛子演奏家陆春龄,被国内外听众誉之为“魔笛” 、“笛王”1921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汽车司机家庭。童年的他跟一位皮匠师傅学吹笛子,少年时因家境贫寒,以踏三轮车和当汽车司机谋生。即使这样,他

文档评论(0)

精品报告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