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如同一个由城墙围起来的微小城镇,有用的物质不断被运进来,废物被不断运出去。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猜测细胞这一微小城镇的城墙中存在着很多“城门”,它们只允许特定的分子或离子出入。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的就是有关这些“城门”的研究成果,授予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分别表彰他们发现细胞膜水通道,以及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他们研究的细胞膜通道就是人们以前猜测的“城门”。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水溶液,水溶液占人体重量的70%。生物体内的水溶液主要由水分子和各种离子组成。它们在细胞膜通道中的进进出出可以实现细胞的很多功能。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存在着某种通道只允许水分子出入,人们称之为水通道。因为水对于生命至关重要,可以说水通道是最重要的一种细胞膜通道。尽管科学家发现存在水通道,但水通道到底是什么却一直是个谜。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研究了不同的细胞膜蛋白,经过反复研究,他发现一种被称为水通道蛋白的细胞膜蛋白就是人们寻找已久的水通道。为了验证自己的发现,阿格雷把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和去除了这种蛋白的细胞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前者能够吸水,后者不能。为进一步验证,他又制造了两种人造细胞膜,一种含有水通道蛋白,一种则不含这种蛋白。他将这两种人造细胞膜分别做成泡状物,然后放在水中,结果第一种泡状物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胀,第二种则没有变化。这些充分说明水通道蛋白具有吸收水分子的功能,就是水通道。 2000年,阿格雷与其他研究人员一起公布了世界第一张水通道蛋白的高清晰度立体照片。照片揭示了这种蛋白的特殊结构只允许水分子通过。水通道的发现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前,科学家发现水通道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它的种类很多,仅人体内就有11种。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比如在人的肾脏中就起着关键的过滤作用。通常一个成年人每天要产生170升的原尿,这些原尿经肾脏肾小球中的水通道蛋白的过滤,其中大部分水分被人体循环利用,最终只有约1升的尿液排出人体。 * * * * * * * * * 一、肾内自身调节 (一)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对肾小管功能的调节 ∴当[溶质]↑→渗透压↑→肾小管(尤其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小管液中[Na+]↓(因被稀释)→Na+重吸收↓(扰乱球-管平衡)→尿量↑,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晶体性利尿) 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而导致的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如:糖尿病的多尿 渗透性利尿剂-甘露醇、山梨醇(可被滤过而不被重吸收) 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 * 机制: 除与近曲小管对Na+、H2O重吸收的泵-漏现象有关外,主要与管周毛细血管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有关。 (二)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和减小,近端小管是定比吸收的,既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 在肾血流量不变的前提下: 当GFR↑时 管周毛细血管压↓ 小管旁组织间液的静水压↓→Na+、H2O回漏↓ Na+、H2O重吸收↑ 重吸收率/滤过率≈65~70% (球-管平衡) 胶体渗透压↑ 小管旁组织间液入毛细血管量↑ * 意义: 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会因GFR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但球-管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打乱。 如: ①渗透性利尿:近端小管重吸收减小,肾小球滤过 率不受影响,重吸收百分率降低; ②充血性心衰水肿:出球小动脉发生代偿性收 缩,肾小球滤过率不受影响,滤过分数变大, 肾灌注压和血流量明显下降,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Na+和水重吸收↑,重吸收百分率升高。 二、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肾交感N兴奋(运动、高温、大出血、缺O2、剧痛)→释放NE: ①激活α受体→入球与出球小A收缩(收缩程度:A入>A出)→肾毛细血管压↓、肾血浆流量↓→有效滤过压↓→GFR↓ ②激活α受体→近端小管和髓袢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和NaCl↑ ③激活β受体→近球细胞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NaCl的重吸收↑ * 三、体液调节 (一 )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ADH)合成、释放的部位 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分泌,沿神经轴突运送至垂体后叶(神经垂体)贮存,当神经冲动刺激兴奋时释放入血。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部位 远曲小管、集合管 * * ADH对尿生成的调节作用: ADH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