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明目标要求 二、析学习目标 1.本单元内容综述 (1)主要教学内容: 新旧教材的比较 老教材:综合性更强,中外历史的混编,将中国历史始终放在世界历史大背景之中;历史知识线索弱化,侧重条块呈现,一课内的逻辑性不是很强,讲授中容易断章取义。 新教材:历史时序性凸显,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叙述更详实,线索更清晰、主题更突出;历史味较浓,图片、史料更丰富,突出唯物史观教学。 (2)学习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依据时间顺序和类别,较好地把握本单元世界近代史中的基本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在历史事件的学习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世界近代史)时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即从了解世界近代史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入手,对世界近代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去认识和分析历史现象、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问题,如什么是殖民主义、什么是工业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运动等。不要违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二是探究式学习的原则,要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历史的方法和历史的理论去评价、分析和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而掌握正确认识一切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是要树立旗帜鲜明的历史是非观念。 二是要树立历史进步意识。 三是要培养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 四是要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五是要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2.课时学习目标: 第一课 工业革命 第二课 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 第四课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详见附件资料) 三、清教学疑难 第二课 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内容结构分析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条件和思想条件: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都把建立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或资本家身上,都没有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理。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创立者、诞生的标志以及《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成立的背景、政权性质、采取的革命措施和历史意义。 2.学习重难点 重点:欧洲著名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 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成立、革 命措施及意义。 难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时 代意义。 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 1.内容结构分析 (1)德国统一:统一的条件——严重的政治分裂局面(普鲁士和奥地利);统一的过程——铁血政策、三次“王朝战争”;统一的影响——结束分裂、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2)美国南北战争:背景——美国领土扩张、西进运动、南北方发展的差异和废奴运动;过程——战争爆发、初期北方失利、《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南方军队投降;历史意义——废除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俄国改革:背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农奴制盛行;过程——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影响——第一次使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第二次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4)明治维新:历史条件——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改革——倒幕运动,改革措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军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影响——成为亚洲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但很快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2.学习重难点 德国侧重统一的过程,经历铁血政策、三次“王朝战争”。美国侧重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特别是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带来的矛盾激化。这两个国家都是通过统一战争来消除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的。 俄国的两次改革具有鲜明的特点,要注意区分,彼得一世改革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而1861年废除农奴制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完成了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上产方式的转折。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这两个国家的改革都不彻底,改革后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沙皇帝国的侵略本性以及日本“武士道”精神都使这两个国家在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强大后暴露出其侵略扩展的野心。 四、拓教学思路 第二课 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自主学习: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诞生的标志以及《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作为基础知识,可以以填空、填表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个初步的了解。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