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3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深度分析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 (1)改革的必要性:与时俱进,适时改革 (2)对改革的具体要求:措施、权力、个人等等 (3)改革的曲折性:利益再分配,既得利益反对,复杂、艰巨性 (4)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民族大融合的原因(途径):   ⒈政治因素:国家分裂或战乱,民族迁徙、杂居、兼并战争。   ⒉阶级因素:在各族人民联合反抗统治者压迫的斗争中。   ⒊经济因素: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的封建化过程中。   ⒋统治者政策因素:开明的民族政策、汉化政策、“和亲”、“册封” 。   ⒌友好交往。 预习问题: 1.孝文帝改革有何作用和影响 ? 2.孝文帝改革促进经济复苏和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3.孝文帝改革加速政权封建化的表现有哪些? 4.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5.思考:孝文帝改革有何不足之处? 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1.农业: 2.手工业: 1.对鲜卑族: (3)水利兴修: (4)荒地开垦: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2.对汉族: 总结: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农业工具改进: (2)耕作技术重视: 3.商业: 3.采纳汉族封建制度: (5)人口增加: (6)经济作物种植: (7)畜牧业发展: 丝织业、制瓷业 市场、货币、对外贸易: 北朝动物纹锦 北魏商业、手工业和文化发展的再现 大市 小市 四通市 北魏都城洛阳 材料:北魏的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孝文帝时铸造的铜钱——太和五铢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北魏政府开明的商业政策;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 北魏商业和贸易繁荣;鲜卑族逐渐汉化。 小组成员小乙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收集了所示的研究性学习材料,他这些材料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你能在材料中帮他找出依据吗?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你们小组的研究结论。 改革促进北魏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探究: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材料思考: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有何作用? 经济的复苏和繁荣的作用: 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推动民族大融合,生产方式的变化促使统治者进行更加彻底的政治改革来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 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封建化:就是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统治模式转化。 鲜卑人乐俑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探究:依据图片信息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北魏政权封建化加速的措施? 南梁大臣陈庆之到了洛阳以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 ——《洛阳伽蓝记》卷二 社会制度封建化:学习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北魏鲜卑族人着装画像 材料反映了北方各民族出现什么现象?据材料你怎样认识民族融合的过程? 各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 汉人胡食画像砖 北魏人出行图 少数民族的胡床(又称交椅)成为汉族所喜爱的家具 “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清代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的美好愿望。它的书法艺术,是以汉隶和晋隶为基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杂糅各家之长而自成一体。既有隶书古朴刚健的风格,又有楷书端庄大方的神韵。代表了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极高成就,是“魏碑”体中的精品。 魏 碑 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服饰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生活方式汉族化 1.对鲜卑: 2.对汉族: 生活习惯封建化 鲜卑优秀文化精华融入 鲜卑族学习汉族: 牧民变为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