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突触传递机制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a突触前膜去极化a 前膜的电压门控式Ca2+通道打开a胞外Ca2+进入突触前膜a神经递质释放a递质在突触间隙内扩散a与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a突触后神经元活动改变 胆碱能纤维:在周围神经系统,释放乙酰胆碱的神经纤维。包括所有的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血管舒张),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肾上腺素能纤维:凡是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纤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包括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嘌呤能、肽能纤维:胃肠等器官 烟碱受体(N-R):产生烟碱样作用,两个亚型:N1和N2-R N1-R 神经元烟碱受体:位于自主神经节神经元,引起神经节细胞兴奋 阻断剂 :N1-R:六烃季胺 N2-R 肌肉烟碱受体:位于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引起骨骼肌兴奋 阻断剂 N2-R:十烃季胺 筒箭毒碱阻断N1和N2-R:临床上做肌肉松弛剂 四、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辐散式 在感觉传导途径上多见。 2.聚合式 在运动传出途径中多见。 3.环式: 一个神经元通过轴突侧支与中间神经元相连,中间神经元反过来再与该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构成闭合环路。环状联系可引起正反馈(后放现象)或负反馈(兴奋及时终止)。 4. 链锁式:可在空间扩大作用范围。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感觉传入通路 Aβ类纤维:传导机械刺激引起的触-压觉。 Aδ类纤维:传导温度觉、痛觉和触-压觉。 C类纤维:传导痛觉、温度觉和触-压觉。 (一) 痛觉感受器及其刺激 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且痛觉感受器为特异性,但不如别的感受器; 致痛物质:ATP、H+、K+、5-HT、组胺、乙酰胆碱、蛋白溶解酶、缓激肽等。 (二)皮肤痛觉 快痛:刺激后很快发生,消失也快,是一种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 慢痛:一种定位不清楚的“烧灼痛”,在刺激后0.5~1.0秒才能感觉到,持续时间长,并伴有情绪反应及心血管和呼吸等变化 各种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可引起内脏痛。 内脏痛的特征 1. 缓慢、持续、定位不清、对刺激分辨率差 2. 对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炎症敏感,对使皮肤痛的切割、烧灼等不敏感. 3. 常伴有牵涉痛 牵涉痛:某些内脏病变可引起体表一定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 心肌缺血: 心前区、左肩、左上臂疼痛; 胆囊病变:右肩区; 阑尾炎: 上腹部、脐区 1、突触前膜:运动神经末梢突入肌纤维的部分组成。突触前膜可再摄取乙酰胆碱,前膜内含有突触囊泡(内含1万个乙酰胆碱分子)。 2、突触间隙:位于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内含乙酰胆碱酯酶。 3、突触后膜:由在神经末稍下叠成一系列皱褶的肌膜组成,皱褶顶端密集分布着乙酰胆碱受体。 1.α运动神经元 胞体大小不等,其纤维支配梭外肌纤维。α神经元为反射弧的传出部分,因此称为最后公路。 2.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3.γ运动神经元 胞体较α运动神经元小,其纤维支配梭内肌纤维。γ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高。 4.α、γ运动神经元的末梢释放Ach作为递质。 牵张反射的过程: 肌肉受牵拉 梭内肌感受装置被拉长 螺旋形末梢发生变形 Ⅰa类纤维的神经冲动 肌梭的传入冲动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和梭外肌收缩。 四、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前庭小脑、脊髓小脑、 皮质小脑 1.维持身体平衡:平衡失调综合症(身体倾斜,站立不稳,醉步;不影响随意运动)。 2.调节肌紧张:肌张力降低,四肢无力 3.协调随意运动:共济失调症状 当切除或损伤后叶中间带后,出现意向性震颤。若患者轮替动作障碍,则称为小脑共济失调。 六、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 (一)大脑皮层运动区 1、主要运动区:中央前回(4区)和运动前区(5区) 功能特征: ①对躯体运动调节具有交叉性质,但头面部为双侧支配; ②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③从运动区定位的上下分布来看,总体安排为倒置,但头面部的代表区内为正立。 运动传导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由皮质发出,经内囊、脑干下行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称为皮质脊髓束 由皮质发出,经内囊到达脑干内各运动神经核的传导束,称为皮质核(脑干)束 运动传导通路损伤后可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