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人格障碍犯罪的成因及防治
姓名 周海霞 班级 法学三班 学号 成绩
人格障碍
人格概述
关于人格的定义,从心理学到犯罪学都有很多的描述。“人格(personality) 或称个性(character),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中表现出的稳定而持续的情绪反应、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受到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所谓人格,是指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人格定义为‘是个人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所表现出的独特模式,这种独特模式规定了个人的行事风格,并影响着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诸如此类的定义还有很多,综合归纳后,我们可以得出来关于人格的以下几点特征:
独特性和共通性:个体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后天环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存在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但是各种人格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共通性,表现为其形成过程的相同性。
稳定性和可塑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那些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人格是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
整体性:一个现实的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一个现实的人的行为不仅是某个特定部分运作的结果,而且总是与其他部分紧密联系、协调一致进行活动的结果。
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各种选择和决定。
个体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状况、能力发展水平与人格的发育及其结构特征密切相关,而人格的发育是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良干扰如家庭环境不稳、童年创伤经历及过度的社会压力等,则可能导致人格偏离正常或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概述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人格,障碍的发生被看作是人格发展不成熟和产生了畸变,导致个体持久地以适应不良的方式感知周围事物并作出较极端的情感反应,从而导致显著的心理社会功能的异常。[]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 IV)中,人格障碍被定义为一种明显地偏离了个体所属文化期望的情绪和行为的持久模式,,并因此而引起患者具有临床意义的苦恼或者社交、职业和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
人格障碍者通常有一些共同的症状特征: ①有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模式, 具体表现在情感、警觉性、感知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②这些特殊行为模式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 其起源至少可追溯到青少年期。③这些特殊行为模式还具有普遍性, 可反映在多数行为中, 使患者社交适应不良, 影响本人甚至是别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④本人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缺陷, 而认为自己的表现理所当然; 有些人虽然口头上认识, 但却难于改变。[]
人格障碍可以划分为许多种类型,主要有强迫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攻击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等。
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受制于 4 个因素, 即生物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病理生理因素。
第一, 生物遗传因素。人格特征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根据一项遗传学调查,有一对同卵双生子出生后即被分开抚养,39 年后首次重逢, 见面时, 两人穿着相似, 职业、嗜好也相似,都结过两次婚, 前妻名字一样, 年轻时都爱养狗, 狗的名字也一样, 两人当时都吸同样的香烟, 喝同样的啤酒。遗传因素对人格障碍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卡尔曼(Kallmann)等心理学家通过对家谱的研究发现, 人格障碍患者的亲属中人格异常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的远近成正比, 即血缘关系越近, 发生率越高。[]
第二, 病理生理因素。某些人格障碍患者在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方面有不健全的地方。有报道指出, 人格障碍患者脑电图异常比率高于正常人群, 从而提示生物学因素对人格障碍有一定影响。[]
第三, 心理因素。强烈的精神创伤如家庭破碎、母爱被剥夺等通常会给人格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第四, 后天社会生活环境因素。这是形成异常人格的外因。人格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错误学习的结果,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遭受失业、受歧视、居住拥挤、受教育机会少, 也会对儿童的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人格障碍的形成, 通常是以上诸多因素综合地起着作用, 只是在某个具体病案中, 某一种原因所占地位的主次或比重略有不同。
人格障碍没有确切的起病时间,通常最早出现在童年期、少年期或成年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