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同步:选修1第3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共计32张南京市公开课)详解.ppt

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同步:选修1第3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共计32张南京市公开课)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知识整合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汉化政策 设巧计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出行图 知识整合 * * 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欢迎专家莅临指导! 欢迎专家莅临指导! 欢迎专家莅临指导! 欢迎专家莅临指导! 欢迎专家莅临指导! 人文关怀 和谐共进 执教者:刘小俊 课标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北周 北方 南方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 东 汉 隋 朝 北魏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 东魏 北齐 宋 梁 齐 陈 南朝 北朝 西魏 北魏统一北方 东晋时,鲜卑族拓跋部首领建立代国,但不久被前秦吞并。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386年,拓拔部的首领拓拔珪乘机复国,改国号魏,后来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历史上称为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北魏建立者魏道武帝拓跋珪像 北魏虽然凭借武力统一了黄河流域,但统治者却寝食不安。 到了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派你们作特使,到下面进行社会调查,分析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与形成原因,回来后准备上朝如实禀报。 知识梳理 ——改革背景 1 阶级矛盾激化 2 民族矛盾激化 3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4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5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6 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宗主督护制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官无俸禄,任意搜括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 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柔然威胁 社会问题 形成原因 知识梳理 孝文帝和冯太后对调查报告非常满意,接下来他们又征询你们的意见。“众爱卿啊,你们看怎么办呢?” 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柔然威胁 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6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5 官无俸禄任意搜括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4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3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民族矛盾激化 2 宗主督护制 阶级矛盾激化 1 形成原因 社会问题 解决方案 迁都洛阳 整顿吏治 汉化政策 实行三长制 均田制租调制 采用汉制 ——改革内容 知识梳理 后期 前期 改革措施 主持者 时期 冯太后 孝文帝 ①易服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④通婚姻、⑤改籍贯 ①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 ②推行均田制 ③设立三长制 ④推行租调制 迁都洛阳 ——改革内容 结合教材分析北魏孝文帝实施汉化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 3、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 4、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 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可以反映出当时鲜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牧马(魏晋墓壁砖画)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改革影响 生产方式农耕化 知识梳理 鲜卑人乐俑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鲜卑人乐俑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社会制度封建化 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服饰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生活方式汉族化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民族融合 背景 社会矛盾尖锐 鲜卑族落后 内容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 影响 均田制 租调制 三长制 整顿吏治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保证政府收入 加强政府对人民控制 稳定和巩固政权 侧重点 通过制度建设缓和社会矛盾 全面推进汉化政策 课堂小结 加速鲜卑族封建化 促进民族融合 深度分析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从孝文帝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