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启东教育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词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景物特征,把握写景顺序。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写景顺序,抓住关键词理清游踪。
教学难点:把握景物特征,把握整体布局。
教学流程:
(一)导入部分
谜语游戏导入,引起学生注意。
谜面: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时能用声名显,挺拔虚心骨节硬,人唱赞歌千百年。
谜底:竹子
解谜:(请学生解答)竹子小时是竹笋,竹笋味道鲜美是做各式美味菜肴的好食材。
竹笋长大是竹子,竹子纹路清晰、板面美观、色泽自然、竹香怡人、气质高雅气派。竹子不积尘、不结露、易清洁。竹子不仅能自动调节环境湿度并抗湿,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性,而且能吸音隔声,可以有效摈除杂声,还你宁静心境。因为竹子有这么多优点,所以使得竹子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广泛用于制作饰物、器具、乐器、家具等等。
竹子不只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由于它挺拔虚心骨节硬宛然象征了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气节,因此它也具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历来为人们赞颂。
岁寒三友:竹、梅、松(不畏霜雪彰显生命的坚韧不屈)
四君子:竹、梅、兰、菊(君子:对具有崇高品质的人的尊称)
能力拓展:中国人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我国可以说是“竹子文明的国度”,请各学习小组尽力搜集有关“竹文化”的资料(比如成语、诗词、画或是竹子的知识等),并将成果展示在各个小组的公示栏上进行学习交流。
通过一则谜语,我们一起了解了很多有关竹子的知识,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和竹子相关的。在本单元亲近大自然的散文学习中,早前我们从朱自清先生笔下体会到了春的盎然生机,又跟随着老舍先生的脚步感受了济南的冬天,现在我们又将去探访那如大海般浩瀚的竹子的世界,看看那儿又会是怎样的一番风景。不过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认识一下今天充当我们向导的黄蒙田先生。
(二)作者简介
黄蒙田:原名黄草予,又名黄茅。1916年7月出生,广东台山人。1936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系。1945年抗战胜利后,放弃美术创作实践,集中美术业务工作,同时进行写作。曾经写过中、短篇小说,不久放弃这种文体,几乎全部集中散文创作。著作有《落乡班子》、《职业与爱情》和《清明小简》等十多种。当代画家、散文家。
下面就正式开始我们今天亲近大自然的旅程——《竹林深处人家》。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游记,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来写,看课题我们就能轻易知道文中主要写了“竹林”和“人家”。(简要解题)
(三)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全文,理清生字词。
1、知识积累(学生互相交流批注)
山麓 隧道 竹坞 晾干 山岚 竹箬 匾箪 斗笠 绵延 沏茶 屏风 山涧 缕缕 碗橱 茶几 家禽 隐蔽 栋梁炊烟 情调 淹没 碧螺春 密密匝匝 束手无策 名副(符)其实(名不副实)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结构层次分析
(1)初读课文,抓住关键词,找出作者的游踪移动变化:远远望去——深入到竹海——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向深藏在竹海里的山村进发,作者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这种写法称为“移步换景”(移步换景是随着作者的活动而展开的,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内容,以空间的转移为叙述的先后顺序的手法。)
(2)理解各段落大意,划分层次结构:
各段大意:(1)描写远眺竹乡所见景色。
(2)描写深入竹海所见景色。
(3)描写在较高的竹坞所见景色。
(4)过渡段,在竹坞见到炊烟,发现人家。
(5)描述从竹林走到山村的经过及所见景色。
(6)描述山村的特色和竹乡人家的生活,突出浓郁的竹乡气息。
(7)写我们要离开时见到一群竹乡女孩。
(8)抒发作者对江南竹乡的怀恋之情。
第一部分(1-4):写竹林景色。
第二部分(5-7):写竹林深处的人家。
第三部分(8):抒发作者对江南竹乡的怀恋之情,总结全文,点明采用回忆的写法。
(四)精读文章第一部分(竹林部分)
重点品读,请学生们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1-4)。
1、内容分析:(分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
问题:(1)作者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地点从哪三个角度写了江南竹乡的竹林?
(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竹林,作者各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3)作者描写竹林时抓住了竹林的哪些特点?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解答:观察地点、角度、景色、竹林的特点
竹海外围、竹海里、较高的竹坞
远望、近观、四顾
仿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