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服装、饮食、建筑和风俗礼仪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们的变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 【学习目标】 1.掌握近现代服饰、餐饮、居室、习俗的变化及原因。 2.通过对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化原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分析与综合能力。 3.体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其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学习用唯物史观看问题。 1、服饰 2、饮食 3、建筑 4、习俗 等级森严 晚清时期 民国时期 1、服饰 2、饮食 3、建筑 4、习俗 解放女性 反封建、革命性 材料一 “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易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褒衣博带,长群雅步而施万国之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戊戌奏稿》康有为 康有为主张断发易服的理由是什么? 解决机器生产和宽衣博带的矛盾,适应工业文明的需要;二是为了解决万国尚同,一国独异的矛盾,以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 二、合作探究: 促成近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 * 材料二 “经过‘三反五反’、公私合营,资方人士为了融入人民群众之中,纷纷脱去西装革履。而在农村,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象征身份的瓜皮帽、团花缎棉袄,已成为剥削的象征,‘地主帽’包含的政治因素,是非经过那场运动的人们所不能理解的。” —— 《1949年—1956年中国社会物质生活方式的变迁》师吉金 建国后西装、瓜皮帽等服饰逐渐淡出人们生活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政治因素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 促成近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 * 1978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 1978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7 平方米,到1998 年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了18.7 平方米,2006 年底达到27 平方米。” ——铁血网《数据解读:改革开放30年》 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为居民居住条件改善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合作探究: 促成近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 * 西方文化的传入 国内政治变动 社会经济发展 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动 总结归纳: 促成近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 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变化的表现: 2.变化的特征 3.变化的原因 衣、食、住、习俗 ①近代:新旧掺杂、中西合璧、土洋结合 ②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化、革命化 ③改革开放后:国际潮流化、多元化、个性化 外因:列强的入侵,西方文明的影响和促进 内因:国内的社会剧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三、小结 总特征:由封建、传统、保守向开放、现代化演进 四、巩固练习 1.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的变迁。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时期孝文帝“更姓易服”,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民国时期“中山装”流行。从以上案例可以归纳出服饰变化趋向与特点。以下表述最恰当的是 A.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薄 B.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影响 C.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 D.民族交流是服饰变化的根本原因 2.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