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教案11.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中国诗教案11.doc

《谈?中 国 诗》解读与探究? 预习提示 《谈中国诗》是当代著名学者、诗人、小说家、翻译家钱钟书先生,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谈中国诗”必须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即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得出“中国诗的一般印象”;二是中国诗的基本特征,从发展来看中国诗早熟而早衰,从篇幅来看中国诗短小精巧,从表现手法来看中国诗富有暗示性,从风格来看中国诗轻灵而斯文;三是中国诗“只是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外诗歌相通相容,研究中国诗可以对本国诗有更高的领会。总之,?本文针对特定听众关心的问题,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既介绍中国诗歌与外国诗歌的“同中之异”,又阐发中外诗歌的“异中之同”,以增强听众对中国诗歌特点的了解,并促进双方相互尊重和宽容。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还是处在文化上的盲目“自尊”,其体现就是许多人都以中国文化为“本位”文化,对外来的文化一概排斥。而许多的外国人也抱着一种所谓“优势文化”的心态,视西洋文化为“本位文化”,轻视中国文化。作者对这两种把中西文化割裂开来的观点,有着清醒的认识,为此,他在学术研究中,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作者从诗学研究的角度,促成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篇力作。 学习本文,宜采用如下方法: 1.串通文义,理清层次。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结构。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最后卒章显志,点明演讲的目的。阅读时,要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2.抓住特点,多维解读。本文显著的特点是,通篇比较,广引博征,在严谨周密的论述中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阅读时,要抓住文本特征,从对比手法,引语含意,比喻运用等多角度进行解读,体会语言的深刻含意和幽默风趣。 课文解读 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独个的美一一分辨出来。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①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①勃莱克:现在一般译作“布莱克”,英国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诗人。)?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①”,有居高临远的观点。(①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语出唐代诗评家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意思是超出事物表象之外,才能高屋建瓴,把握其本质。环中,《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意思是枢在圆环中,能旋转自如。枢,门上的转轴。环,门上下两横槛用来承受枢旋转的洞。)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这一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作者认为,谈中国诗要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只有采用比较文学的立场,居高临下地对中外诗进行比较,才能对中国诗作出正确的评价,得出合理的结论。 赏析这段文字要注意它在全文中的作用,作者开篇即向听众表明自己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来谈中国诗:这就是说在下面的演讲中将大量引用中西文化名人的材料和诗歌来做比较,以阐明“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演讲伊始便告诉听众(读者)自己演讲的内容和研究方法,起到了开宗明义、统摄全文的效果。 赏析这段文字还要注意的是,谈中国诗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这不是作者的发明,但传统的方法一般是纵向比较,“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即按照诗歌发展的历史进程,把中国诗歌划分为先秦诗歌、魏晋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等阶段,研究不同阶段不同流派的诗歌特点。而作者的创意则是从横向的角度,居高临下,鸟瞰世界诗歌,透视全球诗境中的中国诗,因外国诗的存在而识得中国诗是独特的“那一个”,因中国诗的存在而得以成全世界诗歌的完整性。所以他的研究能够“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具有不同凡响的智慧。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①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①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领袖。)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