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晶硅薄膜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
关键词:薄膜
Research Progress on a-Si:H Thin Films and Related Preparation Method
Abstract: Hydrogenated amorphous silicon (a-Si:H) thin film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nd been a subject of extensive studies worldwide on account of its important applications such as thin film solar cells, thin film transistors, radiation detector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based on its good electr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research on a-Si:H thin films and related preparation method are reviewed.
Key words: a-Si:H thin films; doped; preparation method; research progress
1 引言
氢化非晶硅(a-Si:H)是硅和氢的一种合金,网络中Si-H键角和键长的各种分布打乱了晶体硅晶格的长程有序性,从而使非晶硅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质。本征a-Si:H薄膜中,一般含有8% ~12%(原子分数)的氢,本征的a-Si材料的带隙宽度Eg约为1.7eV[1-3]。
1976年,美国RCA实验室Carlson和Wronski首次报道了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引起普遍关注,全世界开始了非晶硅电池的研制热潮。一般在太阳能光谱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非晶硅的吸收系数比晶体硅大将近一个数量级,其本征吸收系数高达 105cm-1。而且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的峰值与太阳能光谱峰值接近这就是非晶硅材料首先被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原因。首先非晶硅材料高的吸收系数,厚度可以小于1μm就可以充分的吸收太阳能,这个厚度不及单晶硅厚度的1%,可以明显的节省昂贵的半导体材料;其次硅基薄膜电池采用低温工艺技术(200℃),这不仅可节能降耗,而且便于采用玻璃、塑料等廉价衬底;最后硅基薄膜采用气体的辉光放电分解沉积而成,通过改变反应气体组分可方便地生长各种硅基薄膜材料,实现pin和各种叠层结构的电池,节省了许多工序,非晶硅薄膜的这些优点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开发与研究。
但是,非晶硅材料自身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薄膜内部存在大量的缺陷态(主要是悬挂键),非晶硅材料在实际应用上受到了限制,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相比,无论是材料理论、器件研究、工艺水平仍处于研究积累阶段,许多性质还有待于深入认识。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最大的缺点是电池的转换效率较低,商业化生产的产品通常只有6%;另一方面,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不够稳定,a-Si:H薄膜存在可逆光致结构变化(Staebler-Wronski效应[]),即a-Si:H薄膜在强光(通常是一个标准太阳的光强,100mW/cm2)下照射数小时,光电导逐渐下降,光照后暗电导可下降几个数量级并保持相对稳定;光照的样品在 150~200℃温度区间内退火两个小时,光、暗电导可恢复原值。
近年来,随着太阳能电池的不断发展,对于非晶硅薄膜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非晶硅的晶化研究、纳米非晶硅研究、掺杂碳或锗非晶硅研究等都是非晶硅薄膜研究的热门领域。
2.1纳米非晶硅薄膜na-Si:H
1999年Sukti Hazra和 Swati Ray[10,11]报道了用纳米非晶硅(na-Si:H)作pin结构太阳电池的本征层,制备出了Voc为0.93V,Eff为8.7%的太阳电池。C.R.Wronski与R.W.Collins[12,13]研究发现,非晶硅薄膜的晶体结构极大地依赖于PECVD制备参数,尤其是氢气稀释比R(R=H2/SiH4),并制备出稳定转化率为9~10%的单节纳米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在高氢气稀释比条件下,由于大量活性H原子碰撞和轰击作用,使得原本无序的非晶硅网络更加松弛,在非晶硅网络中形成少量的微晶硅形核区域,沉积的非晶硅薄膜比较厚则逐渐转为化微晶硅薄膜,即所说的纳米非晶硅薄膜。
然而国内的纳米非晶硅薄膜电池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国内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胡志华[14]等人对纳米非晶硅结构做过相关的研究和报道,并用作pin结构太阳电池的本征吸收层,最终得到光电转化效率Eff为8.35%(AM1.5,100mW/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初二政治培优补差工作计划(通用9篇).pdf VIP
- 2023年最新资料员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精练】.docx
- 国内长视频行业市场分析.pdf VIP
-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研究(本科)》在线作业.docx VIP
- 2025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模拟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2010款捷达全车电路图.pdf VIP
- 家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施工方案.pdf VIP
- 5eDnD_凡戴尔的失落矿坑_模组_中译(二校).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长视频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和投资前景预测报告.docx VIP
- 政府车队公务车辆定点维修采购项目招标文件参考修改模板范本.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