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的方法、德国的思维、熊彼特的理论解析.doc

麦肯锡的方法、德国的思维、熊彼特的理论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麦肯锡方法》 1 第一部分 麦肯锡 思考企业问题的方法 1 一、建立解决方案 1 二、制定计划 2 三、80/20和其他一些重要规则 4 第二部分 解决企业问题的麦肯锡工作法 5 四、推销研究 5 五、组成团队 6 六、处理好等级结构 7 七,做研究 7 八、进行走访 8 九、头脑风暴 11 第三部分 麦肯锡推销解决方案的方法 13 十、情况介绍 13 十一、用图表表示数据 14 十二、管理好内部沟通 15 十三、与客户一道工作 16 第四部分 在麦肯锡生存 17 十四、找到自己的师傅 17 十五、生存在路上 17 十六、无论去哪里都带上这三件东西 18 十七、好助手是你的生命线 19 十八、麦肯锡的招聘风格 19 十九、如果你还想要自己的生活的话,那就要定一些规则 20 麦肯锡 20 思维导图 25 1应用 25 2创始人 26 3基本软件 26 Mindmanager 26 Xmind 27 FreeMind 27 MindMapper 28 NovaMind 28 KeystoneConceptMap 28 百度脑图 29 4笔记 29 阅读书籍 29 构建框架 29 录入重点 29 调整方式 30 论证引入 30 细化语言 30 处理杂项 30 内容归档 30 德国制造业文化的启示 31 德国制造的产品特性 31 德国制造文化内涵及关键因素对比分析 33 1、专注精神 33 2、标准主义 34 3、精确主义 35 4、完美主义 36 5、秩序(程序)主义 37 6、厚实精神 38 中国制造业的文化再造 39 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 42 一、背景 42 二、内涵 42 三、目标 43 四、面临的挑战 44 五、关键点 44 六、商业模式 44 七、工业4.0联盟 45 八、发展现状 45 九、标准制定 46 德国制造业对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49 一、我国出口制造业的现状 52 二、德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53 三、德国制造业长盛不衰的分析 54 四、德国制造对我国出口制造业的借鉴与启示 62 五、中国制造 VS 德国制造 69 《创新理论》约瑟夫·熊彼特 73 创新理论概述 73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77 创新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81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要点 83 SWOT分析 87 惠普SWOT分析 89 戴尔SWOT分析 93 《麦肯锡方法》 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或者组织而言,“做正确的事”都要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 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 做正确的事:是由企业战略来解决的,如果做的是正确的事,即使执行中有一些偏差,其结果可能不会致命; 正确地做事:则是执行问题。但如果做的是错误的事情,即使执行得完美无缺,其结果对于企业来说也肯定是灾难。 一开始时就怀有最终目标: 1、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而首先找出“正确的问题”,则是做正确的事的第一步。 2、每一件事和每一项工作都会有其特定的最好结果,这个最好结果就是我们做一件事和一项工作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标。 3、如果没有目标,就不可能有切实的行动,更不可能获得实际的结果。 4、做事之前,就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清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哪些事是必须的,哪些事往往看起来必不可少,其实是无足轻重的。 第一部分 麦肯锡 思考企业问题的方法 一、建立解决方案 1、以事实为基础 对收集事实的积极态度,必须不害怕、不逃避事实。 2、严格的结构化 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对事件细节的归类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或者加一个其他类。 这三种分类必须相互独立没有交集,且每一个分类能完全穷尽其范围内的细节(可再下列其他分支)。 3、以假设为导向 (1)定义最初的假设 在你找出问题之前想出来的解决方案(有待证明或驳斥,并非答案)。 (2)创造最初的假设 用一两个小时翻这个行业的出版物(不是为了了解事实,而是吸收这个行业的气息),或者最好找到了解这一行业的人。根据“关键驱动因素”原则建立框架(一、二、三),并进一步建立“问题树模型”。 (3)检验最初的假设 考虑客户情况,是否是最佳假设?是否已经涵盖所有问题?是否已经考虑到了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关键驱动因素?建议方案是否都是可行的、可证明的。 二、制定计划 1、问题不会永远是问题 深入的挖掘收集事实,搞清楚交给你的问题是不是真正的问题。找出真正决定性问题所在。 2、不要去重新发明解决问题的工具 增值分析、商业流程分析、重建商业流程(BPR)、产品-市场扫描等等。分析框架对于战略性的商业分析具有强大的启动作用。 3、不存在统一的解决方案 相似的商业问题不意味着有相似的解决方案。即使你最初的经验假设可能是正确的,也要用足够事实去证明你最初的猜想。 4、不要让事实去适应你的解决方法 保持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