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2015.2.2解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为什么不能用诗作报告 梁?衡 分享到...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报载某地开人代会,所作的报告却是一首五言长诗,凡6000字,一韵到底,媒体议论纷纷。深究其理,值得玩味。 我们先分析一下“形式”。形式与内容本是对立统一、合作共事的。但是人们常记住了“统一”,忘了“对立”。形式本身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比如诗歌这个形式,就有句式、节奏、音韵的美,这是形式的“资本”,所以它时时想逃离内容、闹独立。这就是为什么年年反形式主义却总是反不掉,本性使然,规律所在。 形式爱表现,但它自己不能实现,必须借助于使用形式的人。天下的人可分两类,一类是干实事的,虽也会用到形式,但内容第一。如经商、从政、军事等等。另一类是玩形式的,专门开发形式的审美价值,如音乐、美术、语言等艺术家,形式第一。人各有好,术有专攻,本无可厚非。但最怕的是,乱了阵营。你是要干事还是要从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比如,宋徽宗、李后主,本是当皇帝的,但坐在龙椅上不办公,一个爱画画,一个爱写词,虽也出了名,但都成了亡国之君,当了俘虏。还有那个爱作曲、会编舞的唐明皇,也招来了天下大乱,自毁江山。 想在工作中创新,无可厚非,但就怕分不清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想要两头沾,既当有才的宋徽宗又当有为的唐太宗。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于公,这是害国之象;于私,这是身败之征。只有放弃一头,才能保住一头。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中,有大才艺的人很多,但他们都知道孰轻孰重,毅然割爱才艺,献身革命。陈毅参加革命前先参加了文学研究会,曾与徐志摩论诗;张闻天是第一个发表长文把诗人歌德介绍到中国的人;周恩来的话剧才能更是尽人皆知。但他们都不敢“以才害政”。 再说形式与内容搭档也是有一定之规的,就像穿衣服要讲场合。或可称之为“形式伦理”。如果是纯玩形式,有艺术界的行规;但要做事,特别是政事,就有政界的规矩:以事为主,选取适当形式。什么叫“适当”,突出内容,淡化形式。比如穿“三点式”是健美比赛的形式,为突出肌肉的美;穿古装,是演古装戏的形式,为突出古典氛围。政治报告重在时政阐述,要严肃、鲜明、直白、缜密,用长于浪漫、抒情、吟唱、夸张的诗歌形式去表现,就像参加晚宴时穿着古装或“三点式”,那是怎样的一种尴尬。就是单从语言表现来说,诗歌有格律管着也不能尽达政治之意。闻一多说写诗是“戴着镣铐跳舞”,用诗去作政治报告则是镣铐之外又加了一层面具。历史上曾有人以诗写论文,唐代的司空图用四言诗写了一本《二十四诗品》,是学术名著,但也没有超出以诗说诗的范围。现在以诗来写政治报告,确如马克思所说,是“惊险的一跳”,如果跳跃不成功,那摔坏的一定不是形式,而是形式的拥有者。 形式是有逃离内容的本性,其实还是因为背后有一双看不见的腿,有一个不专心正业的人。多一些专业精神,就不会在形式上搞得太离谱。在商界,就没听说用诗歌来签合同,军界也没有人会用诗歌来下命令,如今在一些地方的政界却出了这样的事,岂不怪哉? ?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26日 04 版)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由“白堤”说“官事” 刘杰 2015年02月16日03:16 分享到...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菱茭与稻粮之利孰多?”这是白居易为修治西湖水利而写的《钱塘湖石记》一文之语。两个反问、两个对比,价值选择上的取舍一目了然。近日与友人观西湖白堤,谈及白居易为官之事,感慨良多。   白居易始任杭州刺史时,决定修筑湖堤,兴利除害,而当地官员却以“不利钱塘县官”为由,横加阻拦。而且“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菱茭失其利”,又说“郭内六井无水”,最有甚者,说会触怒天庭带来老天报应。白居易不为所动,不为所惧,力排众议,率民筑之,堤成而民欢悦,他欣然写成《钱塘湖石记》,尽数修筑湖堤之利,亦力批种种妄言谬论。   “万事胚胎,皆由州县。”地方官的为政良心,直接关乎一地百姓的安危冷暖。白居易做县尉时就曾写下《观刈麦》,看到百姓“家田输税尽”,靠拾穗“充饥肠”,不禁“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有此心肠,怎能不一心为民,去解民生之多艰?正是心有民众,在看到守着西湖无法灌溉、无法保证城市居民用水、无法确保航运时,白居易即想到“修筑湖堤,高加数尺”,不仅可保“千余顷田无凶年”,还可保城内“井水常足”。   千百年来,虽然经世济民一直被奉作入仕为官的圭臬,但百姓真正推崇的好官并不多。究其缘由,口头上“爱民如子”“视民如伤”容易,但一事当前,要迈开计利为民的步子,却需要闯过私心杂念、官场流弊、风言风俗等重重关卡。面对众议、非议,白居易的可贵就在于,不问利不利官、利不利己,而是急生民之急、念稻粮之利,排除万难为民计利。惟此心中有民者,才能临事做出正确的决断。   我们常讲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松一尺。今天一些干部之所以不能在行动上见到

文档评论(0)

我是追梦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