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培训课件终稿祥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According to the nutrition survey in 2002,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obesity,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in Shandong were 35.7%, 17.8%, 27.5% and 4.9% respectively. They were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level. 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系列知识讲座 察右后旗疾控中心慢病科 卜凯林 2015.03 * 培训 说明 培训主要目的 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知识 了解当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面临的主要形势及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主要工作任务 培训对象 县级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专业人员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慢性病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管人员 基层医疗机构专业人员 培训时间 60分钟 * 培训主要内容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流行现状 2、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防控策略 * 第一部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 影响因素 流行现状 * 1.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定义 WHO确定的慢病名称为: 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糖尿病为代表的一组疾病,是相对于传染病和急性疾病而提出的一组疾病总称。 一般由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造成,并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改善而得到控制。 伤害虽然不属于慢病,但同慢病相似,其发生一般与生活行为相关,防治措施也与慢病防治存在诸多共同之处,可以作为广义上的慢病范畴来认识。 《 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定义 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本定义中的慢性病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 * 1.2 慢病的特点 发病隐匿,潜伏期长 慢病是致病因子长期作用,器官损伤逐步积累而成,多发于老人,但真正致病始于早期。 多因素致病,一果多因,生活方式是主要病因 一体多病,一因多果,相互关联,共同依存,“骨牌效应” 一种致病因素可以与多种疾病相关; 一种疾病往往会造成另一种疾病的发生 病程长,健康损害和社会负担严重 患病人数增长幅度加快,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 1.3 慢性病的决定因素 生活方式 遗传 慢病的发生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决定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决定基因表达 “基因给枪上膛, 是生活方式扣动了扳机” * 1.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共同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慢性病 心血管疾病1 糖尿病 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2 吸烟 ? ? ? ? 酒精 ? ? 营养 ? ? ? ? 静坐 ? ? ? ? 肥胖 ? ? ? ? 高血压 ? ? 高血糖 ? ? ? 血脂异常 ? ? ? 1.包括心脏病,中风和高血压 2.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 * 1.5主要慢病的危险因素 ——慢病危险因素水平持续上升 结局 心血管疾病 卒中 周围血管病变 癌症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中间危险因素 血压 血脂 血糖 肥胖 / 超重 行为危险因素 吸烟 饮酒 不平衡膳食 体力活动不足 不可改变因素 年龄 性别 遗传因素 社会 经济 文化 环境 * 1.6全国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 1950—1970年代我国高血压患者每年增加100万 1980—1990年代每年增加300多万 1991-2002年每年增加约700万 估计我国目前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 * 1.6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 中国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由1979年的0.67%,增加到2002年的2.60% 估计我国现有2000万糖尿病患者,另有2000万糖耐量受损患者(糖尿病后备人群)。 * 1.7慢性病在死因构成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 1.8全国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 2004-2005年 * 1.9 不同年代主要死因死亡构成及位次 死因类别 1970-1974年   1990-1992年 2004-2005年 构成(%) 位次 构成(%) 位次 构成(%) 位次 心脑血管疾病 19.7 1 29.92 1 40.97 1 呼吸系统疾病 19.08 2 22.91 2 13.46 3 传染病 12.27 3 2.56 7 1.02 9 恶性肿瘤 11.46 4 18.75 3 25.97 2 消化系疾病 8.82 5 3.29 5 1.3 6 伤害 5.85 6 12.35 4 10.29 4 围生期疾病 5.73 7 2.99 6 0.94 10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1.9 8 1.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