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资源(绪论)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1987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提出 2、1992年,《21世纪议程》 3、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 4、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四、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考核指标体系. 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绿色GDP: 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 循环经济: 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2、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适度人口,中国人口的容量 7-10亿, 经济发展最优人口 15-16亿, 最高人口数量 18-20亿, 经济发展遭到灾难性的打击 3、选择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组合运作模式. (1)要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 (2)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 (3)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 (4)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 (5)消除贫困。 1.3 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土地管理的涵义 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二、我国土地管理的历史和现状 (一)历史沿革 1、原始社会的土地管理 2、奴隶社会的土地管理 3、封建社会的土地管理 4、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土地管理 5、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土地管理 原始制社会 将国家分成9个州,把土地分成9等。 1、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 2、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 3、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 4、徐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 5、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湿泥土。 6、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 7、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地为柔软的土,下层为肥沃而硬的黑色。 8、梁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色松散的土。 9、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地为最上等的黄壤。 奴隶制社会 封建社会 1、“废井田、开阡陌”:把国有土地土的纵横道路和田界清除掉,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2、占田制:占田制原则上任何男女都有权按此标准占有土地。 3、永佃制:佃农在按租约缴租的前提下,永久租种某块土地的权利。 民国时期土地管理特点 1、重视土地立法,并把土地管理作为强化国家对土地控制和管理的一项综合措施。 2、实行统一管理全国土地、统一管理城乡地政的土地管理体制。 3、土地管理以地籍管理为核心,地籍管理又以土地登记为主要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土地管理: 1949年摧毁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土地私有制,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和国家土地所有制。 1958年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城市土地国家所有的土地公有制。废除地籍,土地管理混乱。 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开展全国范围内全面的地基调查、土地登记、统计、发证工作。 (二)我国现行土地管理的基本制度 1、我国土地基本制度 土地所有制: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法律表现形式是国有土地所有权和农民集体所有权。 土地使用制度:国有土地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农村土地实行联产承包。 2、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制度 (1)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必须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用地单位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耕地开垦费,由政府组织开垦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