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_第三章_环境流行病学 环境风险评价课件.ppt

03_第三章_环境流行病学 环境风险评价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环境流行病学 第二节 环境流行病学的概念 环境流行病学的内容 调查不同地区人群的特异性疾病的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发病率和死亡率,并连续观察其发展变化规律。 调查并检测环境中有害因素,包括污染物和某些自然环境中固有的微量元素在大气、水体、土壤以及食物中的分布、负荷水平、时空波动、理化形态、转化规律和人群暴露水平,以及引起危害和疾病的条件。 分析调查资料,确定污染的范围和程度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即确定暴露-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曲线。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污染物的阈限负荷,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基础参数。 综合分析调查资料,为公害病或环境病的病因提供线索或建立假说,进而查明因果关系。 第三章 环境流行病学 第二节 环境流行病学的概念 环境流行病学的原则 避免把环境与机体割裂开来,孤立和片面地进行研究。 调查样本要具有代表性 环境污染物或某种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是低浓度、长时间的慢性危害。因此,在选择调查对象时,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第三章 环境流行病学 第二节 环境流行病学的概念 环境流行病学的原则 调查设计要有对比性 揭示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之间在健康反应上的差异,在无标准可依时,要严格选择非暴露人群作为对照,以便比较。 获取资料要注意有效性 对所要调查的某种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疾病,或病前效应的判断依据,须事先加以统一,并排除环境污染物和生物检测材料的采样或检测方法中的干扰因素。 第三章 环境流行病学 第三节 环境流行病学的应用 找出原因 提供措施 揭示现象 流行 分布 原因 影响因素 策略 措施 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 实验性流行病学方法 第三章 环境流行病学 第三节 环境流行病学的应用 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确定 突发事件的应急与处理 疾病相关监测 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 疾病的自然史研究 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第三章 环境流行病学 第三节 环境流行病学的应用 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确定 其他 损伤与中毒 非传染疾病 传染性,孕产妇和儿童疾病 中国1954-1998年死亡率变化趋势 (摘自汤小兰《流行病学绪论》,2009) 年份 第三章 环境流行病学 第三节 环境流行病学的应用 发现年份 疾病 发现年份 疾病 发现年份 疾病 1975 5号病(微小病毒) 1982 莱姆病 1991 委内瑞那出血热 1976 急性小肠结肠炎(隐孢子虫) 1983 艾滋病 1991 非典型巴克虫病 1977 埃博拉出血热 1983 消化道溃疡病 1992 地方性流行性霍乱 1977 军团病(军团菌) 1983 肺炎衣原体病 1992 猫抓病 1977 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 1984 东方斑点病 1992 环孢子虫病 1977 丁型肝炎 1986 疯牛病 1993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1980 T细胞淋巴瘤 1988 突发性玫瑰疹 1994 巴西出血热 1981 中毒性休克 综合征 1989 人埃立克体病 1995 庚型肝炎 1982 O157:H7 1989 丙型肝炎 1997 禽流感 1982 毛细胞白血病 1990 戊型肝炎 2003 SARS、西尼罗、 猴痘 (摘自汤小兰《流行病学绪论》,2009) 第三章 环境流行病学 第三节 环境流行病学的应用 对相关疾病进行监测 疾病监测(发病、死亡) 生物学监测(全血、血浆、血清、唾液及体液等) 行为监测(吸烟、饮酒、锻炼、性行为、吸毒等) 环境监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虫媒监测(鼠、蚊等) 第三章 环境流行病学 第三节 环境流行病学的应用 环境流行病学的展望 宏观与微观并举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并重 重视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 发展应急和现场流行病学 重视伦理学问题 强化流行病学在循证实践中的作用 第三章 环境流行病学 第四节 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环境流行病学。 在一般研究中,我们主要使用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对于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来说,两类方法可以看成是研究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阶段。 第三章 环境流行病学 第四节 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的结果可为环境中危险因素的研究提供构成假设(假说)的线索。所谓危险因素假设是对某危险因素与某效应间关系的推测性的可检验的解释。检验结果可以支持或不支持原来的假设,也可产生新的假设。 分析性研究就是检验这些假设的一类研究方法。但研究结果同样也可产生新的假设。分析法主要有病例对照法和队列研究法两种,后者又可分为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 第三章 环境流行病学 第四节 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主要有三类:相关性研究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