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模式精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传播的模式 第一节 什么是传播的模式 一、模式(MODEL) 用图像形式对事物的运动规律及状态所做的简化描述 企业的商业运作系统模式图 二、传播模式 传播活动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 不同的传播活动类型,其传播要素的排列方式不同; 将不同传播类型中各要素的排列方式表现为简明的图式,就是传播的模式。 可以方便理论研究、比较。 三、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 1、传播者(C) 2、受传者(R) 3、讯息(M) 4、媒介(MD) 5、反馈(F) 八要素(施拉姆) 1.信源(source) 2.编码者(encoder) 3. 讯息(message) 4.渠道(channel) 5.解码者(decoder) 6.接收者(receiver) 7.反馈(feedback) 8.噪音(noise) 四、传播要素的存在特点 1、方向性 2、序列性 3、结构性 拉斯韦尔的5W模式 布雷多克的7w模式 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丹斯的螺旋模式 赖利夫妇的工作模式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马莱兹克的大众传播系统模式 纽科姆的A-B-X模式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的大众传播概念模式 第二节 主要的传播模式简介 一.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 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 1948 拉斯韦尔模式 拉斯韦尔公式 意义 (1)第一次将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五个要素 (2)沿着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形成传播学研究的五个领域 (3)形成了传播学研究的初步框架和理论基础 局限性 (1)角色固定化 (2)没有反馈,忽视了传播的双向性 布雷多克 7W模式 在什么情况下? 为了什么目的? 二.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1949,美国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发表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 ) 贝尔实验室 Warren Weaver(1894-1978),洛克菲勒基金会自然科学部主任 “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人” 噪音Noise__the measure of information not related to the message.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对正常信息的干扰 造成噪音的原因__传播技术包括故障;外界干扰(自然的或人为的) 克服的方法——重复某些重要的信息 特点: 1 电子通信过程模式,强调技术性 2 单向的模式,没有反馈 3 提出了很多概念(如噪音\冗余\熵),对于传播研究有重要启示 (一个系统越是混乱,信息熵就越高 ,把它搞清楚所需要的信息量也就越大。 ) 今天,在所有促使人们普遍对模式发生兴趣的贡献之中,要数香农的贡献最为重要。就传播研究的技术方面来讲,后来在这方面所做的许多努力,都是由香农的数学公式引起的 约翰逊与克赖尔(1961) 三.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事实上,认为传播过程从某一点开始而到某一点终止,这种想法使人误解。传播过程实际上是永无止境的。 (施拉姆,1954。转引自《大众传播模式论》P23) 1954年,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循环模式 三.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1、双方都是主体(角色不固定) 2 、双方相互影响(互动) 3、双方均承担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角色,体现了角色的循环性。 三.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局限性: 1、传播双方的完全对等关系与社会现状不符。 2、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的特点,却不适于描述大众传播。 四、丹斯的螺旋模式 丹斯(1967)的螺旋模式——对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的有趣发展(麦奎尔等) “传播经过一个完全的循环,不折不扣地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这种循环类比显然是错误的” 传播双方的认知场随着传播活动在不断扩大 1、传播双方的关系随传播活动而变化。 2、传播中双方的认知场(如:话题范围和共通的意义空间)不断扩大。 3、在不同传播条件下,表示传播场的“螺旋形”会呈现不同状态。 五.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施拉姆在提出循环模式的同时提出的针对大众传播的模式。 五.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五.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特点: 1 大众传媒与受众存在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2 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这些个人与他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存在着传播关系。 3 揭示了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六.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六.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1966 1、克服了香农—韦弗模式的直线单向缺点,补充了反馈的要素 2、拓展了噪音的影响范围。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