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sj21-哲学与历史学院-汪蕙-老年失独者生活现状调研——以湘潭分析.docVIP

2013sj21-哲学与历史学院-汪蕙-老年失独者生活现状调研——以湘潭分析.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 项  目  申  报  表 项目名称: 老年失独者生活现状调研——以湘潭市区为例 学校名称 湘潭大学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性别 学 号 汪蕙 社会学 女 2011070711 王哲琦 社会学 男 2011070727 张艳欣 社会学 女 2011070715 马文博 社会学 女 2011070710 黄静 社会学 女 2011070718 指导教师 王向清 职称 教授 学科专业 哲学 指导教师 秦加军 职称 讲师 学科专业 社会学 致公党中央在提案中建议,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出台针对“失独家庭”合理的国家照顾机制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朱晓进建议,国家应当对这部分人群特殊照顾我国大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岁之前死亡。仅仅以1.5亿独生子女计算,这意味着我们已有或将有1500万个左右家庭已经或将要蒙受失去独生子女的痛苦,失独者群体规模正日益增大。 在这一特殊群体中,老年失独者问题则更为集中、更加紧迫。为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实施至今已三十余年,这项基本国策减轻了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促进了社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在疾病、养老、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问题。作为计划生育政策负的外部性效应,“独生子女死亡家庭”首先受到风笑天、穆光宗等社会学和人口学学者的关注。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生命周期进入中后期阶段,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也渐次步入老年(风笑天,徐俊 2011)。而这时“失独老人”的话题也得到了媒体和学界的广泛关注。诸多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人口学、法学以及人类学等都对失独老人进行了各自学科背景下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国家政策、社会发展、家庭结构及成员状态等角度着眼对失独老人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1.社会学视角下的研究 (1)“制度”视角:此类研究缘起于对政策风险的关注,诸多学者从社会政策和制度建设的视角出发对独生子女家庭进行讨论。学者们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即认为独生子女家庭蕴藏着更多的养老风险。由于生育资源与养老资源具有唯一性,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就是风险家庭。独生子女伤病残亡的风险可称之为成人风险(穆光宗 2012)。那么在制度范围下有必要健全独生子女意外死亡风险的社会补偿和关爱措施。具体应鼓励和扶持失独者组建完整家庭,建立物质救助体系和亲情关注机制(周天鸿 2012)。 (2)行动者“能动性”视角:与多数学者将失独家庭视为简单无能的绝对受动体,主张建立自上而下的扶助政策不同,也有学者看到了失独家庭本身所具有的能动性特征和自我能力(陈雯 2012)。能动性指个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作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这种积极正面的反应能力同样可以出现在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中的个体当中,并且这种积极的反应是对他们最迫切需求的真实体现。那么失独者就可以借助自身的智慧、社会关系等资本,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自身困难。只有通过观察失独者的能动性特征,反思和总结他们所真正需求的内涵和外延,建立出以能动性为视角,从能动行为出发,自下而上的政策才能解决失独者的精神及社会交往问题。 (3)社会工作“增能”视角:增能理论又称为激发权能、增权理论,是社会工作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有学者(姚金丹 2012)认为失独家庭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缺失致使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极低,处于一种消权状态。“消权”具体表现为:失独者自我效能感低;失独家庭失去养老保障;救助法规阻碍失独者潜能发挥等方面。针对这些症状,“增能”理论又提出从微观与宏观层面对失独家庭进行增能介入。在微观上,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的工作方法帮助失独家庭摆脱精神困境,增强自我效能感;宏观上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加大社会行政力度提升失独家庭的社会保障。 2.经济学视角下的研究 此类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有学者主张“政策补偿”,即以“利益”为核心对失独家庭进行扶助和补助。这种观点认为夫妇具有“生育理性”,将经济理性放置在对生育效用的探讨上,发展出“生育利益可替代性”思想,并且学者普遍将经济奖励与利益刺激作为稳定生育制度、解决独生子女伤亡死亡家庭问题的关键(翟振武 2008)。 (2)也有学者主张从“发展成本”的角度出发,认为计划生育实施以来帮助中国减少了至少四亿的人口增长量,国家应将由计划生育节省下来的“发展成本”转化为“老有所养”的公共服务资金。独生子女家庭严格遵守了国策,对于失独家庭的不幸,国家应理所当然地给予政策关照,使失独父母优先、充分地享受计划生育的经济成果(武诗 2012)。 3.心理学视角下的研究 心理学学科下,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

文档评论(0)

风凰传奇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