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食源性疾病诊断祥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国强简介 保健科主任 医保办主任 公卫办主任 体检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法国poitier大学双硕士 省干部保健委员会专家成员 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会主委 省预防医学会传染病防治学会副主委 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学会常委 中华现代儿科杂志编委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介 全省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学科最全、就医人数最多、病种最多、手术量最大的三甲医院。 现开放病床3000张,2014年门诊量230多万人次,住院11.5万人次,手术5.5万台次(不含介入手术等),总工作量和人均工作量均居省内各大医院之首。 卫生部批准的江西省唯一一家同时开展人体器官移植、试管婴儿技术的指定医院。 拥有国家重点临床专科 8个(全省共11个),卫生部人事部评定的全省顶级专家 12人(全省共20人)国家诊疗中心1个,省级重点学科、领先学科15个,省级质控中心9个,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专业15个,卫生部内镜专科医师培训基地4个。卫生部临床路径试点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 目 录 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的概念 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食品安全法中的概念: 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目 录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由于致病因素种类繁多,其发病机制不一,其中主要有: ①病原菌靠其侵袭力附着在肠粘膜或侵袭入粘膜下层,引起粘膜充血、白细胞侵润、水肿、渗出等炎症变化。典型的如沙门菌感染等。这些病原菌进入粘膜固有层后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或杀灭,释放内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升高。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②病原菌产生肠毒素或类似毒素刺激肠上皮细胞,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或鸟苷酸环化酶,使环磷酸腺苷或环磷酸鸟苷升高,激活有关酶系统,改变细胞分泌功能,Cl-分泌亢进,抑制肠上皮细胞对Na+和水的吸收,导致腹泻。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等。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③副溶血性弧菌等病原菌进入肠道后,除侵入粘膜引起肠粘膜的炎性反应外,还产生肠毒素,引起急性胃肠道症状。这类病原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致病菌对肠道的侵入及与其产生的肠毒素协同作用引起。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④有些食物本身含有毒素,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引起局部刺激作用,还可干扰细胞或细胞器功能,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如河豚鱼中毒等)。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⑤通过引起机体组织或器官缺氧而发病。如亚硝酸盐中毒使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苦杏仁等含氰甙类食物中毒,氢氰酸的氰离子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离子结合,使呼吸酶失去活性,氧不能被组织利用导致组织缺氧而陷于窒息状态。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⑥通过抑制酶活力产生致病作用。如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大量蓄积,引起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⑦其他。例如:安徽埠阳的“大头娃娃”:主要是婴儿长期服用劣质奶粉,造成体内缺乏蛋白质,影响身体发育,变成头大身小的“大头娃娃”。 三聚氰胺毒奶粉导致的儿童泌尿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研究人员推测可能是三聚氰胺经口摄入后被血液运送到肾脏,造成泌尿管的组织增生,引起肾结石。 目 录 食源性疾病分类 按致病因子可分为以下几类: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 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含真菌毒素) 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分类 细菌性 沙门氏菌 葡萄球菌 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 肉毒梭菌 变形杆菌 单增李斯特氏菌 阪崎肠杆菌 …… 食源性疾病分类 病毒性 甲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 诺如病毒 轮状病毒 …… 食源性疾病分类 寄生虫 旋毛虫 广州管圆线虫 华支睾吸虫 猪(牛)带绦虫 肝吸虫 …… 食源性疾病分类 有毒动植物性 河豚鱼 曼陀罗 毒麦 含氰苷类 桐油 变质甘蔗 霉变谷物 …… 食源性疾病分类 化学性 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食源性急性有机磷中毒 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 三聚氰胺 …… 目 录 食源性疾病诊断依据(来源)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GB14938-1994) 卫生行业标准 (WS/T-1996)(WS-2008)(WS-2010)(WS-2012) 2015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 目 录 食源性疾病的诊断 主要通过综合分析下列三个方面的资料来进行诊断: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验 食源性疾病诊断之流行病学特点 食物传播 食源性疾病是以食物为传播媒介使致病因子进入机体引起的疾病,病人均有食用某种污染食物史,疾病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一致,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疾病流行终止。 食源性疾病诊断之流行病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