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庭协调 多花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进行有效的沟通。 真诚地向家人表达感情并成为习惯。 营造理解、温暖的家庭氛围。 将工作和家庭分开,并采取措施使之平衡。 幸福更多的实现途径要靠我们自己,客观的了解自己才可能使人生的压力、精神的焦虑得到真正的释放和缓解。 缓解和遏制危机,建设起一个真正的人性社会,制度性的改善固然重要,但真正有效的,还是每个个体的自我努力. 感谢大家的耐心! 欢迎交流!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谢谢! * * 社会环境压力、工作压力、个人成就的压 力最为突出。 20-30岁的人群成为各年龄段压力之首 31-40岁的人群次之。 20岁段刚入社会者,多出现对工作的想象与现实有距离、不习惯于共同作业,而产生对工作的不适应。因工作负担过重处于燃烧殆尽状态,也以20~30岁段者多见。 到了40岁段,担当中层管理者,伴随职务产生的问题、上下属间的人际纠葛、新的人事评估制度的引进、转职、跳槽等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的骤变等人与工作场所不谐调状态 企业 职位越高,压力越大 普遍研究发现,领导层级越高,心身健康水平相对越低。此次课题组对不同职业群体压力水平的统计分析证实了这一假设。压力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是: 管理中层为80分; 经理层为75分; 教职员工为75分; 一般管理技术人员为72分; 医务工作者为68分; 社区人员为68分; 下岗人员为68分; 矿工为60分; 一般企业工人为59分。 《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10年报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于2003年公布 1994年,98%的企业家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19%在12小时; 1997年,企业家整个群体的工作时间平均都超过了12小时,年龄在31-40岁的年轻企业家们的工作时间还要更长。国内外研究一致表明,超负荷的工作量是导致职业枯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压力与心理健康 随着长期的压力积累,一些心理疾病,如恐慌症和强迫症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忧虑表现出的生理反应如害怕、疼痛,其程度之深足以使其中症状与心脏病发作相混淆。 长期承受压力的人更易于莫名地恐惧、情绪不稳、恐怖病发作,并经常突然地产生泪丧、生气和暴躁之类的情绪。 “1980年以来中国约有1200位企业家自杀” ——与其他身份的自杀者一样,这是被忽略或者被有意忽略的一群人。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企业家阶层长期面临的商业压力。以下案例是企业家阶层经受沉重压力的一个残酷写照 2005年元月,山西鑫龙稀土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恩龙 从四层楼跳下死亡,年仅52岁; 2005年元月, 陕西金花集团副总裁、金花股份(600080)副董事长 徐 凯在西安某酒店上吊自杀,终年56岁。 。 2003年, 黄河集团老总乔金岭上吊身亡 2003年, 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庆斌 于1月13日跳楼自杀 1997年7月28日,贵州习酒老总陈星国举枪自尽; 1993年3月9日, 上海大众公司总经理方宏跳楼自杀; …… 企业家阶层残酷的生存与死亡 富豪自杀调查 财经阅读 2005-02-04 11:29:33 来源: 中国企业家 企业经理 工作和家庭问题上的压力并列首位,排在末位的是经济压力。 调查显示,这是因为该人群担负着领导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工作压力自然也就大; 同时由于他们在外工作时间长,社会应酬多,在家的时间短,很少甚至基本上不能关心家庭事务,造成家庭问题上的压力比较突出。 一个人性的社会,除了谋求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之外,还应注意疏导、缓解民众在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因为一个人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他对于健康、安全和幸福的渴求就会接踵而来———社会进步与否,民众快乐与否,无不与这个精神指标密切相关。 整个社会所推崇的生活哲学———现代人的普遍生活哲学中,只有“成功”与“失败”这组概念,而不太顾及人的内心也有脆弱和无力的时刻。 一个以成功为最高理想的社会,必然崇尚英雄主义,追求出人头地,似乎不成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