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令zmax=b/3,得p1/3为: 第一部分表现为基础宽度和地基土重度的影响;第二、第三部分反映了地基土粘聚力和基础埋深对承载力的影响,这两部分组成了临塑荷载。 pcr、p1/3、p1/4可写成统一形式: 7.3 地基极限承载力 一、普朗德尔-瑞斯纳公式 普朗德尔(Prandtl,1920)利用塑性力学的滑移线场理论,针对无埋深条形基础得到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解,瑞斯纳(Reissner,1924)将其推广到有埋深的情况。 假定: 1. 条形基础,具有足够大的刚度; 2. 基底完全光滑; 3. 地基土体具有刚塑性,重度为零; 4. 基础埋深为零。 当荷载达到极限荷载pu时,地基内出现连续的滑裂面。 普朗德尔将整个塑性区域分为五个部分: Ⅲ Ⅱ Ⅰ 1个Ⅰ区—朗肯主动区: pu为大主应力,AC与水平向夹角45?? ? ?2 2个Ⅱ区—过渡区: r=r0eθtg? 2个Ⅲ区—朗肯被动区:水平方向为大主应力,EF与水平向夹角45?- ? ?2 b 地面 A B C E F Ⅱ Ⅲ pu ??=pu ?? ? pa I 区 III 区 ?0d ?3= ?0d ?1 ?pp r0 r pu pp pa c R 隔离体分析 A Ⅲ Ⅱ Ⅰ b 地面 A B C E F Ⅱ Ⅲ * 地基承载力 第7章 第7章 地基承载力 二、按塑性取的发展深度确定承载力 三、地基极限承载力 一、地基破坏的模式 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 地基应力状态改变 地基变形 地基失稳 7.1 地基破坏的模式 地基变形—与地基土的压缩性有关 建筑物基础沉降或沉降差 上部结构倾斜、开裂或损坏 沉降 倾斜 开裂 地基失稳—与地基土的强度有关 地基土发生滑动—剪切破坏 上部结构倒塌 在粘土地基上的某谷仓地基破坏情况 1940年在软粘土地基上的某水泥仓的倾覆 水泥仓地基整体破坏 蓝粘土 石头和粘土 地基土可能的滑动方向 岩石 黄粘土 地基土不堪重负而滑动 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数值上用地基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来表示。 极限承载力 地基承受荷载的极限能力。数值上等于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容许承载力 保留足够安全储备,且满足一定变形要求的承载力。 建筑物地基设计的基本要求: 稳定要求:荷载小于承载力(抗力) 变形要求:变形小于设计允许值 S?[S] 与土的强度有关 与土的压缩性有关 地基承载力 沉降计算(分层总和法) 地基土体因承载能力不足出现的破坏均为剪切破坏 浅基础的地基剪切破坏的模式有: 整体剪切破坏 局部剪切破坏 冲剪破坏 整体剪切破坏的特点 整体剪切破坏:是在基础荷载作用下,地基发生连续剪切滑动面的破坏模式。由普朗德尔(Prandtl)在1920年提出。 整体剪切破坏 多发生于土质坚实,基础埋深浅的地基。 o p S pcr a 阶段1 弹性压密阶段 当ppcr时: p由0→逐渐增大; p~s为线性关系; 地基土逐渐压密,但不出现破坏; 基础下沉; F p 阶段2 局部破坏阶段 pu o p S pcr a b 当pcrppu时: 随p逐渐增大;首先在基础边缘出现破坏区域 p~s为曲线关系; 破坏区域的范围随p增大而发展;直至连成片。 基础沉降增大; 阶段3 完全破坏段 o p S pcr pu a b 当ppu时: 随p逐渐增大;地基土体沿形成的滑动面向外滑动; 基础四周地表隆起: 基础急剧下沉: 临塑荷载 pcr 极限荷载 pu 局部剪切破坏的特点 局部剪切破坏:是在基础荷载作用下,地基某一范围内发生剪切破坏区的破坏模式。由太沙基(Terzaghi)在1943年提出。 局部剪切破坏 多发生于土质松软,基础埋深较大的地基。 在荷载逐步施加的初始阶段,p~s就呈非线性关系并无明显的拐点。 随p逐渐增大;基础下的破坏区域不断发展,连成整体。 o p S pu 当压力增加到pu时,剪切破坏面将继续延伸到一定位置,但未到达地表。基础四周土被挤出,地面稍有隆起。 冲剪破坏的特点 冲剪破坏:是在基础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发生垂直剪切破坏,使基础产生交大沉降的破坏模式。由德贝尔(De Beer)在1958年提出。 冲剪破坏 多发生于土质松软,基础埋深大的地基。 随着压力的增加,基础持续下沉; 因为地基土的较大压缩以至于基础呈现连续刺入。 p~s曲线从开始就呈非线性,没有转折点; O p S 地基不出现连续滑动面,基础侧面地面不出现隆起,因而基础边缘下的地基垂直剪切破坏。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以地基整体剪切破坏的模式确定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有: 按塑性区的发展深度确定 根据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确定 依据原位试验确定 1. 基本原理—整体剪切破坏 7.2 按塑性区的发展深度确定 地基发生整体剪切破坏; 破坏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