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和创新教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人才和创新教育.ppt

见面礼相送 最新发现: 人的个体寿命与其创新追求及创新活动的持续性成正比。 世间普遍存在的因果关系之中,既有“一因多果”,又有“一果多因”现象。 人的个体创新追求及创新活动的持续性,至少是其延长寿命的一个原因。 祝大家健康长寿过百岁! 创新人才与创新教育 参考书 1,序言:相关概念诠释 创新 创新观 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 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型组织 创新制度 创新教育 创新概念内涵 创新概念外延 创新概念外延 创新成果判断标准 “三性”标准 创新分类 创新观的形成 技术创新 熊比特: 技术创新就是“建立一个新的生产函数”, “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这个“新组合”的形成存在五种情况: 1,引进新产品; 2,引进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新市场; 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 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创新实践论中的新概念 技术创新的本质,即企业通过引入新产品、新的生产方法、新材料、新市场或新的管理模式,通过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产和利润函数,因而获得更多的市场利润。 技术创新是企业各种创新活动的总称。 创新制度 创新制度构成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直接目的,根据创新活动及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所形成的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等要素的总合。 尽管创新教育不等于单个创新教育要素或环节,但是,每一个教育要素或环节的创新性,决定了创新教育整体的水平和性质。 例如:一门课程的创新教法属于创新教育范畴,但是,创新教育绝不能看作只是一两门课程或一两位教师的事情。反之,没有每一位教师的努力,创新教育也是不可能的。 2,创新人才论 参考《创新实践论》第六章 1)创新潜质论 脑容量的增大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标志,也是创新潜质形成的标志。 脑物质—---思维—---创新能力—---创造物的出现?。 思维是脑物质的运动。 脑物质的容量和结构决定人的思维潜能。 脑物质运动的目标、方向、形式及其路线决定思维的内容和结果。 一个人的创新、创造能力与其能否熟练运用思维方法和技巧直接相关。 注意: 中国人的平均脑容量在83立方寸(英寸)左右,即1360毫升,与非洲黑人持平;斯拉夫人平均脑容量在92立方寸(1507毫升)左右,日尔曼人、西欧人及欧裔美国人平均脑容量在90立方寸(1475毫升)左右,印欧及中亚、西亚人平均脑容量在86立方寸(1409毫升)左右。犹太人平均脑容量在88立方寸(1442毫升)左右,介于西亚、印度与欧洲之间。 创新潜质 人类的进化过程 创新潜质 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劳动是从制造和使用工具开始的。魏老师:创新潜质的形成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 2) 创新效能论 创新活动是一种思维和行为相统一的过程。因此,创新效能的研究需要考虑思维和行为两个方面。但由于行为受思维所支配,又是思维的表现,可以参考成熟的行为科学研究成果来研究思维。 根据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行为、个人特质及主观能动性、环境。三者交互影响。 勒温的行为模型: 行为函数。B=f(P, E);(B=行为,P=性格,E=情境) 行为改变模型:软化旧习惯-尝试新习惯-固化新习惯。 我们可以得到创新行为模型:B= f(P, E,S); (B=行为,P=性格,E=情境,S=创新思维) 创新绩效函数:C= f(B,P, E,S); 换言之, 假定X1、X2……Xn顺次表示具体创新过程中所采用的n种创新要素的投入数量,Q表示所能获得的最大创意量,则创新绩效函数可以写成以下的形式: Q = f( X1,X2…Xn)   创意的本质 创意:解决特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的新概念、新构想。 创意的形成:相关知识的定向组合。 一个人的创意能力与其所能利用的知识量成正比。 创意的新颖性与其来源较之目标领域的距离远近成反比。 3)创新效能与个性品质的关系 创新人才标准 性格决定创新命运 性格与品质 4)创新素质论 美国劳工部SCANS委员会1991年根据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高质量工作所应具备能力调查,提出了一份《美国21世纪事业对学校的要求》咨询报告,将美国教育面向21世纪的培养目标具体化为“三大基础、五种能力”。 三大基础: A,能力基础:读、写、听、说,完成一般的数学运算。 B,思维基础:创造性思维、会决策、想象和解决问题,能学习新知识和推理等。 C,素质基础:有责任心、自尊心、善交际、能自律、正直和诚实。 五种能力: A,资源统筹能力。包括合理统筹分配时间、财力、物资和人员的能力。 B,善处人际关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包括团队精神、领导能力、服务能力、谈判能力、适应能力等等。 C,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获取、评估信息,组织、保持信息,诠释、交流信息和利用电脑处理信息的能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