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 逝 “鲁迅遗嘱”——《死》写在1936年9月6日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1.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2.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3.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4.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5.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6.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7.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1、寻找真理的青年时代——“我以我血荐轩辕” 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富裕乡绅家庭。16岁父亲去世,18岁赴南京。先后在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学习。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期间曾回国奉母命和朱安结婚。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等。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0月回上海,与许广平同居。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期间的大部分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一生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关于许广平: 许广平(1898~1968),广州人。 1917年就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担任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主编,并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了“五四”运动。 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 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同居。1929年,生子周海婴。 1932年12月,通信集《两地书》出版。 鲁迅与许广平在广州正式开始的爱情,对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两人共同生活的1O年里,鲁迅的作品数量超过了前20年的总和。 了解鲁迅生活的美国作家史沫特莱说:“他的夫人决不是他卧室里的一件安适的家具,她乃是他的共同工作者。在某些地方还是他的右手。离开她,他的生活便不可想像。 《呐喊》简介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写于1918——1922年“五·四”运动前后。 鲁迅说他“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彷徨》简介 写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 《题〈彷徨〉》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并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鲁迅小说的思想内容 1、抨击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高举反封建的大旗。 2、总结历史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