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气的生产过程资料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吸收法 加压(2~5MPa)和较低温度条件下吸收CO2,溶液的再生靠减压解吸 冷甲醇法 聚乙二醇二甲醚法 碳酸丙烯酯法 物理-化学吸收法 将物理吸收剂与化学吸收剂结合起来的气体净化法 变压吸附(PSA)法 利用固体吸附剂在加压下吸附CO2,使气体得到净化,吸附剂再生是减压脱附析出CO2 5.3 由煤制合成气 (煤+水蒸气) →气化→水煤气→ 脱硫 →变换→ 脱碳→合成气 5.3.1 煤气化工艺原理 5.3.1.1 煤的气化反应与机理 煤气化过程的反应主要有 5.3.1.2 煤气化的反应条件 温度 >1100℃ 新工艺采用1500~1600 ℃ 压力 低压利于提高CO和H2的平衡浓度 加压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并减小反应体积 2.5~3.2MPa 水蒸气和氧气的比例 H2O/O2比值要视采用的煤气化生产方法来定 5.3.3一氧化碳变换 半水煤气或其他原料气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一般须经变换反应,使其转化成易于清除的二氧化碳和氢气   反应如下: 反应过程中消耗的只是水蒸汽。 原料气的净化过程 原料气制备的继续 变换催化剂 铁—铬催化剂 P176    铁—铬催化剂是化学工业中研究应用最早的催化剂之一。研究表明,以Fe2O3为主体的中变催化剂,加入铬、铜、钾、锌、钻、镍等的氧化物可以改善催化剂的耐热和耐毒性能。 可将有机硫转化为无机H2S 低变催化剂 工业上应用的低变催化剂均以CuO为主体。还原后具有活性的组分是细小的铜结晶——铜微晶。 常用的添加物有ZnO,Cr2O3, Al2O3 钴-钼耐硫催化剂 影响因素 温度、压力、汽/气比 5.4 渣油制合成气 P172 部分氧化法 美国德士古(Texaco)和荷兰谢尔(Shell) 蓄热炉深度裂解法 渣油制合成气的加工步骤 渣油+水蒸气+氧→水煤气 →变换气→合成气 脱硫与脱碳采用低温甲醇洗技术,脱除硫化物和CO2 5.4.1 渣油部分氧化过程工艺原理 5.4.1.1 渣油部分氧化过程的反应 氧化剂:氧气 完全氧化和部分氧化 P172 5.4.1.2 渣油部分氧化操作条件 渣油部分氧化的优化目标 在尽可能低的氧耗量和蒸汽耗量条件下,将渣油转化为更多的有效成分CO和H2 温度 不可逆反应,不存在平衡限制问题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操作温度受反应器材质的耐温性约束 反应器出口温度为1300~1400,最高燃烧区估计达1800~2000 氧油比 O2 /?C ? 0.5 (摩尔比) >0.5,会产生CO2和水蒸气 蒸汽油比 水蒸气可抑制烃类热裂解,加快消碳速率 可提高CO和H2含量 帮助渣油的雾化 0.3~0.6kg(蒸汽)/kg(油) 压力 2.0~4.0MPa,有的用8.5MPa 加压对平衡不利的影响可用提高温度的措施来补偿,蒸汽/油也用低限比值 原料的预热温度 120~150;<250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 5 合成气的生产过程 合成气(Syngas):CO和H2混合物。 H2/CO(摩尔比)由0.5到3。 C1化工: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H4、CO、CO2、HCN、CH3OH等)参与反应的工艺过程和技术。 5.1 合成气的基本原理 (1)转化法 水蒸汽转化法steam reforming CmHn + mH2O → mCO + (m+n/2)H2(吸热) (2)部分氧化法 CmHn +(m/2+n/2)O2 → mCO + n/2H2O(放热) CmHn +m/2O2 → mCO + n/2H2(放热) 两种方法综合,氧化为转化供热。 热效率较高、H2/CO比值易于调节 5.1.1 合成气的生产方法 天然气 转化法: 水蒸汽转化法steam reforming H2/CO=3 合成氨、H2、甲醇、醋酸、乙烯、乙二醇 部分氧化法: 热效率较高、H2/CO比值易于调节 重油或渣油 部分氧化法(partial oxidation):适量的O2和H2O,使部分烃类燃烧,放出热量并产生高温,另一部分烃类则与水蒸气发生吸热反应而生成CO和H2气,调节原料中油、H2O与O2的相互比例,可达到自热平衡而不需外供热。 以煤为原料的生产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